首页>专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协大事记 政协大事记
与GDP有关的协商往事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委员们认为,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这一预期目标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预留了空间。
“我们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前一时期我讲了一个意见,等到人均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可能就比较好过了……现在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大概不到300美元,要提高两三倍不容易。我们还是要艰苦奋斗。”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共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来规划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30年里,中国领导人第一次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来规划发展目标。
不久后,邓小平在回答来访的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有关“中国未来现代化目标是如何构思?”的提问时,首次以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本衡量指标,指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使人均GNP达到800-1000美元,并特别强调为此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此后,由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生产规模和经济景气状况,我国开启了围绕GDP(GNP)为增长核心指标,以20年实现翻两番为目标的宏伟的增长发展规划,从全国的发展和增长规划,到各省市的经济规划,GDP增长成为核心规划指标和考核指标。
一转眼,40年过去了。以世界银行提供的GDP数据为准,1978年中国的GDP约为0.1495万亿美元,全球排不进前十。而截至2017年,中国的GDP已达到12.24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40年时间,中国经济总额增长了超过80倍……
“我是2002年底,也就是九届全国政协的末期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的,可以说,我比较完整地一见证了十届、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们的工作。”刘冠峰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对他的采访正值隆冬时节,据他说,差不多16年前的这会儿,也就是他刚来政协工作的时候,为数不多的几场委员座谈会上,听到最多的讨论甚至争论就是围绕经济发展方式、模式该怎么变而展开。
2002年,我国GDP已经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1135美元,与1979年邓小平立下的目标相比,超额完成了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冠峰说,他陆续结识了两位大师,他们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式问题有着鲜明的理论和观点。
一位是吴敬琏,他是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之一,从八届到十届,吴敬琏担任了15年全国政协委员。
“当时还没有高质量发展这个词,大家主要谈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吴敬琏提出中国经济要由粗放式、外延式发展,逐步向集约式、内涵式发展转变。”刘冠峰的回忆,拉开了一场对中国经济由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革的序幕。
2003年冬天,为配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准备工作,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建了由15位全国政协委员组成的“十一五”规划调研组,与有关部门同时进行调研工作。
2004年1月,当时已是74岁高龄的吴敬琏以全国政协“十一五”规划专题调研组组长身份,挂帅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调研。对于那次调研,吴敬琏的评价不低。他后来和身边工作人员说,调研组成员充分发挥了政协的优势,简单说就是人才荟萃,地位超脱。所谓人才荟萃是指参加调研组人员来自学界、政府部门、企业界等各个方面,这是政协特色。
当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会召开会议,对调研组形成的初步意见进行专题讨论,与会者对照现实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有几位会上发言的委员,过去在政府担任领导工作,他们讲了切身体会和自己的两个压力,一个压力来自政绩,另一个压力来自财政收入。
经过深入讨论,专题调研组起草了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几易其稿,在2004年底定稿。2005年,调研组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十一五”规划必须突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建议》。后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另一位是厉以宁。“厉老不仅直接推动了‘非公36条’(即《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还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谈的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体制转型重叠期里的事。”刘冠峰回忆道。
2010年以后,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里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言者越来越多,但纵观政协委员推动经济转型一以贯之的主线,是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提质增效。
“经济委员会有个内刊《经济界委员通讯》合订本,你翻一翻就会发现,每一届都有委员提出经济发展要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刘冠峰这样说。
统一的思路背后,必有激烈的博弈。比如GDP到底多少合适?即便是在委员内部,争论也很大。有的委员就提出,百分之十几的增速并不算快,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摆在这里了,但也有委员认为GDP百分之十几就太快了,因为要实现这样的增长,代价必然是拼能耗、拼资源、拼环境,而非靠创新驱动来完成,这种代价太大了。
在转变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解之中,越来越多的委员把打造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放在了建言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营改增政策以及《电子商务法》出台方面,政协力量同样不容小觑,但委员们从不同角度建言中国经济由高速向高质量转换的真知灼见,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争论中诞生的。
“全国政协从十二届开始恢复创新双周协商座谈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每季度还会召开宏观经济座谈会。可以说,委员们发言的机会越来越多,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几乎已经成为这些会议的议题之一。”在刘冠峰看来,大家围绕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建言献策的主轴有两个: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说白了就是解决靠什么动力去创新发展问题,要解决的是生产力要素的问题;二是解决体制上的问题,也就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
40年改革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建言未来,委员们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状态。几位接受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都提到,中国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但远未接近完成时。怎么才算高质量发展,这里需要大量的指标。比如产品质量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算作高质量了?品牌建设可能是一个方向。另外,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也要变。但如何考核它们?过去那一套唯GDP论可能已经失效或者说不能完全依靠了,要求高质量发展,这个高质量又该如何界定?要集成起来看,统一考核。但现在这套新的考核体系还没有形成。
还有委员说,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是现行的法律、规章与制度乃至政策,都是在粗放式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固化东西,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明显的不适应甚至脱节,怎么办?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某种意义上来讲,深化改革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祖拉比什维利宣誓就任格鲁吉亚总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冰盖发现蓝冰机场选址区
河北省港口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吞吐量
欧盟重申不会与英国重新谈判“脱欧”协议
俄罗斯圣诞气氛浓郁 莫斯科街头充满节日气氛
美前副总统赞许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努力
新一轮也门和谈就多项议题达成一致
老楼房装上新电梯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