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推荐 推荐
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详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
探月无止境“嫦娥”继续飞——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详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1月14日,国新办就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发布会上一口气用了6个“首次”来概括嫦娥四号任务的创新: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器和月球轨道微卫星的甚低频科学探测,运载火箭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进行超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技术试验,首次在月面开展生物科普展示,首次开展国际合作载荷搭载和联合探测。
如此多的创新,让大家对嫦娥四号在月背上即将开展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对中国接下来的探月工程与深空探测充满了期待。“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吴艳华说。
“玉兔二号动得越多越好”
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做什么?探月工程后续还有什么计划?针对这些问题,吴艳华以及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做了解答。
1月3日,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飞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背着陆。着陆后,嫦娥四号开始探测工作。其中,着陆器在原地探测,巡视器(玉兔二号)则开始在月背行走,进行巡视探测。
月球背面的地形起伏剧烈,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上进行巡视,有很大的难度。”孙泽洲说,科研人员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精细化的规划,通过对巡视器感知的图像进行精确的地面恢复,制定更为合理的行走路线,力争找到一些相对安全的区域作为行走的路线;第二,充分发挥巡视器的能力,巡视器能够自主避障,遇到障碍会停下来,自主进行新的路径规划。此外,巡视器对于跃障和爬坡应该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从目前掌握的着陆区周围的地形来看,应该说还没有我们不能逾越的障碍。”他说。
吴伟仁指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地形地貌,玉兔二号准备先往南,然后再往西,再往北方走。“这一路坑稍微少一点,障碍少一点,我们准备往这个方向进行巡视探测。”
公众对开启探险之旅的玉兔二号的状态和动向非常关心。据吴艳华透露,玉兔二号现在正在“休息”“睡觉”。因为1月12日已进入月夜时间,所以玉兔二号在14天后进入月昼后才开始工作唤醒,继续进行巡视探测。“玉兔二号是要活动的,动得越多越好,利于继续开展巡视探测。”他说。
开展三类科学探测
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中继星状态良好,工程任务转入科学探测阶段。
吴伟仁介绍,嫦娥四号主要开展三类科学内容的探测。第一类是关于着陆区的地形地貌。“过去我们都是通过遥感,在一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轨道上探测,看到的是地形地貌的大概模样,这次我们则是身临其境。”他说,通过在月球背面的行走,我们还可以获得月球背面第一张地质剖面图,探测到一百米到两百米深月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分层,研究月球背面地质的起源、形成,以及月球年龄等。
第二类探测内容主要是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的爆发对月球空间的影响。第三类探测内容主要是月球的物质成分,通过配置的多台科学载荷,对月球背面的物质成分到底是怎么组成的进行初步探测和研究。
“这些成果的取得最后都会是原创性,因为过去从来没有人去过,这些成果会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影响。”吴伟仁说。
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科学探测,在期待科学探测的结果的同时,很多人对此次任务本身的成本投入也很感兴趣。对此,吴艳华表示,嫦娥四号探测器本来是嫦娥三号的备份,在进行此次任务前进行了重新论证和规划。“经过论证,按照月球背面探测的新目标实施这次任务,花的钱不多,形象地说,可能跟我们修一公里的地铁也差不多。”
编辑:王丽鑫
关键词:嫦娥 探测 月球 任务 工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