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全家福摄影师一天走出2万步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到哪儿最能体会一家人团圆幸福的味道,除了家就是春节里的照相馆。昨天,老字号大北照相馆迎来了全家福拍摄的高峰,仅前门店一天就接待了300余个家庭。春节期间,这里的30多位摄影师全部停休,每天摄影棚里2万步的行走,只为让市民一家留下最美的瞬间,他们都是团圆的守望者。
六个摄影棚30多位摄影师同时开工
昨天上午,走进位于前门大街的老字号大北照相馆,里面热闹的景象让北京青年报记者吃了一惊,一楼大厅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人,爷爷挽着奶奶,孙子孙女好奇地看着照相馆里的各种照片,儿子媳妇聚精会神地挑选着全家福的新年背景。
二楼的画面更温馨,老爸笨笨地抓起女儿的头发,对着镜子慢慢梳理,因为头发打结扯疼了闺女,引得孩子一阵的皱眉。老爸嘴里说着抱歉,可手始终没有松开;另一边,一位爸爸手里攥着小喷壶正对着儿子的头发喷,举着梳子梳起来,妈妈则对着镜子给乖巧的女儿画起了口红。
上午11点,店长孟庆谊的桌子上已经摆了满满一桌子的号码,虽然六个摄影棚同时开工,30多位摄影师紧忙活,拍上一张全家福仍要等上两个多小时。
大北照相馆董事长汪东儒告诉北青报记者,拍摄全家福一直都是老北京的传统,这种传统从春节前一周持续到正月十五。大北照相馆为了能满足市民的拍摄需求,四个门店的80多名摄影师全部停休,图片制作部也加班加点地赶制全家福,所有人的付出都是为了帮市民守住老传统,留下幸福的回忆。
手铃帮助抓拍宝宝照片
3号摄影棚,来北京10年的吕先生带着父母妻子和两个宝宝正在拍摄全家福。刚刚1岁的儿子哭个不停,弄得全家一头大汗,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摄影师王鹏手里的小手铃哗哗一摇,小不点儿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小嘴儿开始有一点儿向上翘。看准时机,王鹏举起手铃后退,只一眨眼的工夫,后面的摄影师迅速按下了快门,一张好的全家福就在这一瞬之间完成了,这时小不点儿又哭了起来。吕先生说,到照相馆拍全家福是一种仪式,时间长了孩子们心里自会扎下根,尊敬老人,全家和睦。
在另一间摄影棚,65岁的王瑞华一家八口,抱着刚刚出生三个月的第三代小朋友高兴地拍下全家福。王女士说,他们到大北照相馆拍全家福还有一段故事。1964年老母亲曾在这里照过一张人像,当时还是手工上色,这张照片成为母亲一生中最满意的一张。直到老人八十大寿的时候,还特意从洛阳赶到北京,一定要在这里拍一张全家福。“现在老母亲不在了,可我们拍全家福的传统没有丢。今年弟弟仍然从洛阳赶过来,就为了拍这张团圆的照片。”
节日的大北照相馆,处处都能看到幸福的样子。孩子的笑是幸福,哭也是幸福;老爷爷紧紧握着椅子扶手,一丝不苟地面对镜头是幸福;小夫妻拍摄时偷偷地一个小搂抱更是幸福。
摄影师一天不出影棚可走2万步
上午11点,33岁的摄影师李晓龙的手机上显示“今日步数6000步”,可上班后他就没有出过5号摄影棚的门。一上午几千步怎么实现的?李晓龙说,看了全家福的拍摄过程就全都明白了。“好,看着这里。你的手别动,乐得真好,把手放下来。”此时的晓龙手里拿着一个大白玩偶,逗着正在拍摄全家福的小朋友。这一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小男孩特别活泼,手舞足蹈就是停不下来,晓龙不断上前和孩子游戏,用玩偶的动作引导他放下手,不要蹦,可孩子特兴奋,换了三四个玩具最终才捕捉到神情最好的瞬间。15分钟,晓龙就在照相机和拍摄者之间来来回回不下20趟,“情绪一起来,我就得立刻后撤,要不就得进镜头。别看只有几米,一天下来2万步,妥妥的。”
李晓龙这样来形容他们的工作:“现在奥运会只有百米短跑,要是设置个一两米的比赛,我敢说我们都能拿好成绩,天天就这么练!”
编辑:张同天
关键词:全家福 摄影师 照相馆 拍摄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