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越来越多外国人士热衷分享和传播中国文化
新华社伦敦2月20日电记者手记:越来越多外国人士热衷分享和传播中国文化
新华社记者罗羽
“你好,新年快乐,恭喜发财。”走在伦敦的唐人街上,满头白发的威廉·阿德林顿不断用刚学会的汉语与身边的中国人打招呼,送上春节祝福。自2013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以来,这位英国人就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我去过中国好几次,到过成都、重庆、西安、北京等城市。”阿德林顿说,他特别喜欢中国美食,很多文化内涵通过日常生活就能反映出来,从中国人的餐桌就能了解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喜欢坐在一起分享满桌的食物,大家在餐桌上是平等的,所有菜肴都摆上桌供大家享用,这就是中国人的分享精神。”他说,在对待客人方面,中国人更加诚意满满,他们会把家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极为大度。
在伦敦学习和工作多年的华裔歌剧女高音歌唱家王蓓蓓通过亲身经历深切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并热衷分享中国文化。
几天前,受英国国家自由俱乐部邀请,王蓓蓓参加了俱乐部举办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晚宴并担任表演嘉宾。王蓓蓓说,到场的除了他们一桌中国人外,其余全是外国人士,当晚的舞狮、演唱中国歌曲等表演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她现场演唱了多首中西曲目,其中《中国梦》受到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由衷赞赏。
“英国国家自由俱乐部已连续多年举行庆祝中国春节的晚宴,并在晚宴上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分享中国的文化。”王蓓蓓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演讲嘉宾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史蒂芬·佩里的讲话。佩里说,中国文化的一个最大特质是分享,历史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这种特质流淌在中国文化的血液里,英国有很多方面应该向中国学习,诸如勤劳、谦逊、热爱和平等美德。
王蓓蓓说,佩里因持续多年与中国深入接触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并被不少英国人视为中国专家,当晚在场观众纷纷向他询问关于中国的问题,佩里始终保持着对中国非常友好的态度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除了分享,不少外国人士还主动传播中国文化。在伦敦求学的波兰人亚历山大·梅尔尼科夫虽然只到过中国一次,却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他通过互联网学习中文,已能自如地跟中国朋友聊天。
“平时我通过看书、上网以及与在伦敦的中国朋友接触,来了解中国的习俗和文化,并向我身边的朋友介绍中国文化。”他说,“中国文化最大的魅力是中国人,他们在性格上坚韧不拔,工作努力效率高,能吃苦且具有乐观精神,我一直期待着再到中国看看。”
与梅尔尼科夫不同,痴迷中国文化的意大利人蕾切尔·罗西娜在威尼斯大学学习过几年中文,还曾到中国留学两年,目前正在伦敦深造,并利用业余时间力所能及地向意大利人传播中国文化。
“在中国春节这段时间,我用意大利文翻译了描写中国春节传统的古诗《元日》,还写了一篇介绍中国十二生肖的文章。”罗西娜说,她和朋友一起开通了一个名叫“不只是筷子”的博客,还在其他社交软件上注册了账号,通过撰写文章向意大利人介绍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我们同时也采访一些中国人,了解他们在欧洲的生活状况。”罗西娜希望这些媒介能够成为两种文化的交点。(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外国人士 中国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