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荀子·富国》中提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墨子·辞过》有云“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翻阅先秦诸子典籍中,类似论述十分常见。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安邦富民的政治智慧。
个中道理,古人论述得可谓清晰透彻:“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意思是说,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来;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爆发出来。对一家而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对一国而言,也是“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故《群书治要·政要论》点出:“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唐代诗人李商隐更是道出家国兴衰的警世恒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上“俭昌奢亡”的教训不胜枚举,其中北宋兴亡就是正反两面的例证。北宋之兴,靠的是“勤俭兴邦”的定规;北宋之亡,则是基于“奢侈亡国”之铁律。作为开国之君的宋太祖从五代乱世走来,深知“逸豫亡身、忧劳兴国”的道理,“躬履俭约”治天下,开创了“简朴之世”。但到宋徽宗时,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佞之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奢靡之风弥漫朝野,最后落得国破家亡,足见“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其教训值得记取。
勤俭兴邦的道理,并未随时代变化而过时。回望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的历程,一部党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一次次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把艰苦奋斗当作传家宝和政治本色,始终牢记治国如理家,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就要带头过紧日子,带头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号召大家“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不仅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勤俭建国,而且身体力行,堪称典范。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也打了54个补丁。
党员干部厉行节俭,带头过紧日子,不仅是良好生活作风的体现,更是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对个人来讲,这不是一阵子的作为,而应是一辈子“俭素为美”的坚守;对国家来讲,也不是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要求,而是永远在路上的代代传承。“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家宝永远都不能丢。
“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节俭与奢侈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小问题,而是关系党性修养和为政之德的大问题。干部带好头,群众有奔头;干部能过紧日子,百姓就有好日子。党员干部要把厉行节俭作为基本操守,带头做出示范,让尚俭戒奢的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节俭 富民 艰苦奋斗 带头 道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