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又“瘦”了 碧生源去年亏损近亿元
又“瘦”了 碧生源去年亏损近亿元
调整销售队伍架构,加大研发投入,“阵痛”中的碧生源寻找新盈利增长点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曾喊着“不要太瘦”的减肥茶第一股碧生源,业绩未能出现多年前的辉煌,再次出现亏损。近日,碧生源发布2018年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78亿元,亏损9347.2万元。新京报记者盘点发现,2018年是碧生源上市九年来营收最差的一年。
碧生源称,亏损主要是因为集团2018年调整了对线下经/分销商的管理政策和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导致集团在2018年的线下产品营业收入减少;同时,集团的研发投入同比预计增加约65%。
销售管理大调整 业绩“阵痛”营收创新低
2018年是碧生源上市的第九年。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78亿元,与2010年上市之初的8.74亿元相比,下滑56.75%。净利润方面,碧生源上市9年来,有5年出现亏损,其中2018年亏损最高,达到9347.2万元;盈利的4年中,2015年净利润最高,全面收益总额为8821.4万元。
同时,毛利率也在进一步下降,2010年上市之初的毛利率高达89.6%,此后6年毛利率均维持在80%以上,但从2017年开始,毛利率跌至79.2%,2018年进一步降至67.5%。
2018年,碧生源负债总额为3.88亿元,同比增长57.09%,负债率从2017年的17.79%增长至2018年的27%。其中,借款额高达1.5亿元。
碧生源在年报中称,公司在2018年针对其产品线、研发生产及销售管理等做出重大调整,为其2019年及更远的未来做好了布局。4月4日,碧生源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对经销商采取了三项措施:采取合伙人制,将经销商转化为合作伙伴,战区成果共同分享;考核由经销商出货考核转变为终端销售考核;经销商优胜劣汰。“经销商队伍的整理,短期内会影响本集团的产品销售,进而影响集团2018年的业绩表现,但短痛治疗长痛。”
“阵痛”中的碧生源业绩增长乏力,不得不在2018年底卖资产“救命”。2018年12月31日,碧生源发布公告称,以5.55亿元价格出售旗下资产——北京畅升商务咨询有限公司100%股权,北京畅升持有碧生源物业100%股权,而碧生源物业为碧生源大厦的注册持有人。此番出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2亿元,其中约1.2亿元用于补充集团日常营运资金,以扩张集团现有业务并增加市场投放;约1.5亿元用于偿还贷款;约2.5亿元用于向股东派付股息或潜在投资。大楼出售后,碧生源将以租用的方式,在碧生源大厦10层及11层继续办公,租赁期为3年。
茶产品“瘦身” 减肥药“增肥”
碧生源以常润茶和减肥茶起家,2000年至2014年,两款茶总销量达到30亿袋,销售额45亿元。
2016年,受政策影响,碧生源对减肥茶实施更名申请的同时,于当年5月1日停止生产减肥茶。2016年12月恢复生产,减肥茶更名为常菁茶,当年减肥茶销售收入同比下滑35.29%。
时至今日,碧生源主要业务除了生产及销售功能保健茶产品(包括常润茶、常菁茶以及其他茶产品)外,还增加了减肥及其他药品等,但上述两款茶产品仍然是碧生源的核心产品。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今年3月发表的全国零售药房调查报告显示,按照零售药房出售的包括保健品、药品及其他类型产品的零售额计算,在减肥产品的市场板块上,碧生源牌常菁茶连续9年名列榜首,2018年的市场份额为33.19%,同比增加1.33%。在润肠通便产品的市场板块上,碧生源牌常润茶连续11年名列前茅,2018年的市场份额为13.82%,同比减少0.73%。
尽管两款主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名列前茅,但业绩“瘦身”却是不争事实。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茶产品2018年收益2.98亿元,同比下滑37.12%,远低于2017年的4.74亿元。其中,碧生源常润茶收益1.14亿元,同比下降43.8%;销量由2017年的151.4百万包减少至2018年的86.3百万包。常菁茶收益1.50亿元,同比下降22.9%;销量则由2017年的151.4百万包下降至2018年的117.5百万包。
不过,茶产品“瘦身”的同时,减肥药及其他药品类的业绩却在“增肥”。
2015年4月,碧生源联手海正药业共同经营奥利司他减肥药的销售,从减肥保健茶市场扩展到了OTC减肥药市场。从历年业绩来看,减肥药奥利司他对碧生源的贡献一直比较稳定,其中2016年收益曾达到9346.6万元。2018年,奥利司他减肥药的收益为6698.5万元,占营收比例为17.7%,较2017年增长18.9%。其他药品类也由2017年的3450万元增长至4780万元。
广告费持续缩减 研发投入加大
“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不要太瘦哟”……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让碧生源两款茶产品家喻户晓。靠着“轰炸式”营销策略,碧生源打出了减肥茶“一哥”的地位。资料显示,2007年-2011年,碧生源广告费从4910万元飙升至3.43亿元,五年间增长近6倍。这五年里,公司营收也从1.63亿元增长到8.4亿元。
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在碧生源广告投入最多的2011-2013年,广告费分别为3.43亿元、3.12亿元和2.12亿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40.9%、65.6%和43.4%。但是,巨额的广告费支出也在蚕食着碧生源的净利润。这三年集团连续亏损,分别为4087.6万元、3.42亿元、8997.6万元。
此后,碧生源的广告费一再调整削减。2018年,碧生源的广告费只有5057.5万元,占营收比13.4%。对于广告费大幅减少的原因,碧生源称是由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开支减少,逐步向网络媒体及渠道网络营销推广转换。
与高额的广告费相比,碧生源的研发投入偏低曾饱受诟病。新京报记者统计,上市后的前七年,碧生源的研发投入基本为1000万元左右,占收益比例不超过4%。2018年,研发投入上升47.8%,为2354.8万元,占收益百分比为6.2%。对此,碧生源称,主要是新收购公司中山万汉、中山万远的2018年研究及开发成本合并计入所致。
中山万汉、中山万远属于大健康全产业链和研发型企业。2017年,碧生源出资近1.38亿元收购两家企业51%的股权,对其实现绝对控股,布局新的产品线。2018年,中山万汉、中山万远完成了6个滴眼剂品种的注册申报及递交发明专利申请21件。
■ 业内声音
减肥市场应重点发力
对于卖楼自救、收购新公司加大研发等措施能否帮碧生源走出困境等问题,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表示,“任何企业的品牌积累都有偏向性或者是范围性,如果产品结构本身没有获得消费者认可,还在其他地方发力就没有意义。”碧生源的主营业务是减肥类产品,减肥市场的增量又很大,这才是碧生源重点发力的领域,加大对产品结构的优化,在研发、并购上都应该往减肥领域上靠。从目前来看,碧生源的产品结构、商业模式、营销体系、营销模式都需要重构,否则很难走出困境。“如何构建一个新的减肥产品体系,将药品和非药品产品相结合,是碧生源目前应该主要考虑的问题。”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生源 亿元 ,碧 减肥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樱花盛开
埃及总统与联合国秘书长商讨中东地区局势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