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招生严禁考家长,对新的血统论说“不”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义务教育学校及普通高中招生行为画出“红线”,明确严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招生时以问卷等名目“考家长”。
临近招生入学,各地陆续发布招生入学政策,以规范招生入学缓解教育焦虑、缓解择校热。其中,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成为一个重点。在一些地区,民办学校受到家长热捧,在选择生源时拥有很大的选择权,因此用尽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选拔。浙江明确严禁“考家长”就很有现实针对性。
2017年,上海一些民办小学在与家长面谈过程中用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测试家长,另一所学校则要求登记祖父母的职务、学历等信息。种种“考家长”被舆论质疑是制造新的“血统论”。同济大学里瑟琦智库发布的一项名为《上海市基础教育“减负”15年反思》的报告指出,上海优质民办中小学市场逐渐壮大,有着按照“家庭背景、父母成就、孩子口头表达”等显性标准进行招生的倾向。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校协同育人是教育的理想状态。但是,以家长职业、职务、学历等信息来筛选学生,不仅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有损教育公平,也将加剧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明确禁止“考家长”值得肯定,也有利于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入学机会的公平,免试就近入学便是为了确保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如果公办学校严格执行免试入学政策,而民办学校可以提前选拔优秀生源,实际上就是给了民办学校招生“特权”。家长无法选择公办校,但是可以选择民办校,这导致了优质民办校招生火爆。家长为了挤进优质民办校,让孩子参加各类各种的培训班,以提高录取机会,加剧了校外培训热,导致中小学生的学业竞争起跑线不断提前,“幼儿园小学化”等问题严重。
在一些地区,民办学校通过高薪聘请优质师资,又通过“掐尖”揽获了优质生源,办学机制也更灵活,在升学竞争中优势明显,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代名词。针对这种现象,有学者指出要警惕基础教育“拉美化”,即大量中高等收入的家长可能逃离公共教育体系,而在私立部门中寻求更高水准的服务,这种担忧并非危言耸听。
真正的好学校不是招来天赋最好的学生,从而在升学竞争中碾压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那不是学校的优秀,而是学生的优秀。好学校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让他们都获得成长。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在招生方面拥有自主权,但不应有提前“掐尖”的特权,不能任由不平等的招生政策削弱公办学校的吸引力,造成“公弱民强”的基础教育格局,损害教育公平。
不过,也有网友担心,虽然禁止“考家长”,并且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文化学科考试或变相考试,严禁与校外培训机构组织考试、选拔学生,但只要还允许民办学校用组织面谈、学习能力测评等方式选拔学生,就还是有可能变成知识和智力的考察。实际上,只要民办学校的学位供不应求,就必然会进行生源选择,关键是看用什么方式来选择。
对此,一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家长做出理性的教育决策,比如实行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时招生,让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平等竞争。实践证明,“公民同招”等政策在引导家长选择时具有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差距,用教育均衡来纾解家长的择校冲动。当民校热降温了,民办学校自然就没了“掐尖”的资本和需要。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招生 家长 学校 民办学校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樱花盛开
埃及总统与联合国秘书长商讨中东地区局势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