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落灰的童书是为育儿焦虑缴的智商税
不管你住的是北上广深的“老破小”,还是三线城市的大别墅,只要家里添了娃,就会明白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屋里最占地儿的永远是孩子。
如果说,孩子数不尽的玩具、衣服、鞋子还勉强算得上育儿刚需的话,那堆在角落里落灰的一摞又一摞童书,又算什么?在我看来,更像是妈妈们为育儿焦虑缴的智商税。
梁实秋先生曾说,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我想说,在堪比升级打怪的育儿道路上,买书和不买书,最后可能掉进一样的坑。
不信,上网以孩子和书为关键词搜索,会导出一大堆联想词——“家里小,孩子书太多”“孩子的书太多怎么处理”“书太多孩子看不完”……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冲动型消费成了不少家庭的通病。
常言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在培育孩子阅读习惯这件事上,不少家庭只做到了不让给娃买书的速度输在起跑线上。
现实往往比理想更骨感,最近,身边陆续有几位妈妈对我家进行了精准图书“扶贫”,主要是把他们家孩子用过的图书转移到我们家。作为一名学渣家长,当我手捧着两位学霸妈妈送来的精美图书,才发现,多数原装正版、价值不菲的童书崭新如初,一看就是孩子压根翻都没翻过。
看了看自己家拿着托马斯火车头就能在地上摩擦一下午的学渣娃,我不禁替这些图书的命运感到担忧……
为什么现在中国家庭陪孩子看书的速度远远没有买书的速度快?想来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其一,与家庭年收入相比,买书的价格确实降低了不少。30年前,一本小人书的定价是二角四分钱。可当时不少小朋友的压岁钱也只有一角钱,零花钱是每天一两分钱。书籍的珍贵程度远超现在。如今,对于大城市年平均收入动辄几十万元的家庭而言,花几百元买书实在算不上什么。动动手指就能轻松下单的网络书店,也让不少妈妈看到有人推荐,就先下单囤了再说,看不看都成了后话。
其二,读书早已不是充实业余时间的唯一方式。有多少家长,自己一年到头都没能完整地读完一本书,翻几页书催眠效果比睡前喝一杯都要好,提起明星离婚出轨等八卦头头是道,说起行业前沿知识一头雾水,怎能指望自家娃耳濡目染成为“手不释卷,好学为福。埋头苦读,毋须督促”的学霸娃呢?
其三,就算家长“出淤泥而不染”,没有患上网络依赖症,孩子是否爱读书也得看造化。谁也不能保证,学富五车的家长一定能生出一个凿壁偷光、嗜书如命的娃。
其四,古语有云,书非借而不能读。对于孩子读书,则是书非陪而不能读。想让学龄前儿童培育良好阅读习惯,非得家长自己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不可。你还不能指望自己拿本书假模假式地翻几页,孩子就照猫画虎,跟着爱书无止境。必须拿出死盯的劲头,孩子不起身,家长陪读不收兵。
苏东坡有诗曰:“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古人以为识文断字才会对周遭事物产生共情能力,阅读开眼看世界,反而平添诸多烦恼。今人,尤其是家长们苦恼的,不仅是孩子不爱阅读,而且自己也越来越不爱读书,阅读习惯的养成越来越难,用疯狂买书来自我麻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隐藏在“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背后的,始终是育儿焦虑的元命题。这道题的作答,靠的还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育儿 买书 家长 童书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樱花盛开
埃及总统与联合国秘书长商讨中东地区局势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