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5% 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
本报杭州4月12日电 (记者江南)县域和基层,一直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点。县域综合医改在全国推开以来,至2018年,全国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的门诊与住院人次明显增长,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5%左右,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4月12日,国家卫健委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的最新进展。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介绍,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目前,全国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已初步建立,总体运行平稳,收入结构逐渐优化,公益性得到保证。2017年,反映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占医药服务收入比达到56.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不断巩固完善,编制人事、薪酬分配等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多渠道补偿机制不断健全,绩效工资制度已全面实施。县域内新型服务模式正在形成,全国积极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了责权利明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在基层稳步推进,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整合且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目前,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全国所有省份都已开展县域综合医改的试点和推广。浙江、山西已在全省全面推开,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宁夏、贵州等地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浙江省深化“双下沉、两提升”,既要“城市医院强”,也要“县级医院强”。针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全面推进城市医院和医生下沉,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54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了紧密型合作,累计建成各种类型的医联体526个。同时,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推开,既要“县级医院强”,也要“县域医疗强”。把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一家人”,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五大共同体”。
梁万年表示,浙江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抓手,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域综合医改,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通过系统优化、机制创新、服务协同、激励引导、信息助力,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上下结合、防治结合、医养结合、中西医结合,最终实现医疗卫生健康系统的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和模式集团化。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县域 全国 服务 域内 实现


第十一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战幕
泰国的“牛皮之艺”
立陶宛庆祝棕枝主日
“明日之星”奏响柏林
孟加拉国迎来孟历新年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樱花盛开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