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井口”旁的春灌“新把式”
新华社郑州4月18日电 题:“井口”旁的春灌“新把式”
新华社记者 孙清清
在河南省杞县板木乡侯堂村一块高标准粮田里,小腿高的麦苗长势喜人,年近古稀的王敬龙老汉已经给自家小麦浇了两次水,尽管子女不在身边,昔日累人的春灌正因“新把式”变得日益清闲。
刷卡、手机扫码电灌,这些“井口”旁的“新把式”正给农民减负增效,助力春耕保生产。
谈起春灌“新把式”,王敬龙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前,浇地至少得三个人,一个人拉着机器,一个人拉着水泵,还得一个人“占井”,忙活一天浇不了几亩地,而现在他一个人就能搞定,不耽误儿女在外打工赚钱。
侯堂村有1600多亩耕地,基本都种小麦。2016年以来,板木乡新建机电井350多眼,并已全部通电。现在的春灌,水管拉到地里,刷卡就出水,昔日春灌全家齐上阵的场面成了历史,电灌浇地省时省力省钱。
今年,国网杞县供电公司在井井通电的基础上,向村民推广“互联网+春灌”新服务,直接把服务延伸到井口。农民下载国家电网公司的“电e宝”手机App,点击“智能缴费”中“井井通电”,扫描电能表上的条形码核对信息后,输入预交电费金额,确认用电即可进行灌溉。
在河南省尉氏县门楼任乡周庄村,70多岁的周文峰正给小麦浇水。尽管已年逾古稀,干起活仍手脚麻利,他说:“你看,现在浇地一个人就行,省事,磁卡一刷,就出水,不再用手扶水管,不往身上溅泥水。”
“电灌比以前用柴油机浇地快吗?”记者问。
“快多了,用电浇地出水量大,我这7亩地5个小时差不多就浇完了,年前我浇了一遍‘越冬水’保墒,现在我又浇了两遍水。”周文峰说。
“电灌划算吗?”记者又问。
“当然省钱了,俺这一亩地之前买柴油最少得二三十块钱,还不包括修机器的钱,现在一亩地只几块钱的电费,老百姓得了实惠。”周文峰笑着说。
作为留守老人,周文峰过去每到春耕时最头疼的是起早贪黑浇地,这种情况已经改变。2017年,国网尉氏县供电公司在该村实施“井井通电”工程,浇地全部实现电力化。现在,门楼任乡已有1455眼机井,抗旱变压器144台,“井井通电”变压器覆盖率达到90%。(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春灌 新把式 井口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第十一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战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