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网红书店”成打卡圣地 你是去看书还是拍照?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上官云)富有新意和特色的装潢,别出心裁的图书陈列,相伴而生的咖啡水吧……如今,这样类似文化消费空间的“网红书店”以其高颜值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只不过,早先人们去书店目的一般很明确:买书或者看书。但在大批走进“网红书店”的人眼中,书不是重点,拍照才是:找角度,摆POSE,摁快门,大功告成。
书店越变越美,有些人的关注点却不在书上了?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上述现象并不少见。而且,即便是“网红书店”,对如何提高人们阅读热情的问题,还需要深入思考。

老书店里的温暖记忆
书店承载着许多人最温暖的阅读记忆,几十年前便是如此。
作家、《道北京》作者刘一达从小特别喜欢逛书店。以前,他对书店的印象主要源自新华书店,此外,还有专卖古籍和旧书的中国书店,以及外文书店、少儿书店等。
那时的书店多是老式木头门,高台阶,柜台后码放着不同品类的书籍。营业员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套袖,偶尔拿着鸡毛掸子清理灰尘。读者看中哪本书就招呼一声,先翻一翻,合适就开票、交钱。
因为没钱,刘一达会跟同学一起去蹭书看。营业员也不说破,依旧和和气气把书递过去,看着一群孩子蹲在柜台下争分夺秒把书看完,最多在要下班时提醒一声。
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国外名著被引进,书店更成了人们扎堆的地方。刘一达曾骑着自行车满城“巡店”,也曾凌晨三四点就起来排队,为的可能只是买一本《复活》。
买不到喜欢的书,有些读者会守在书店附近,拿着自己的藏书去跟别人交换,刘一达便曾用两本俄罗斯作家的书,换了一本左拉的《娜娜》。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那时人们对书店、书籍的狂热吧。”刘一达感叹道。
从经历寒冬到“破壳新生”
借着经济发展的东风,民营书店也一度办得很不错。但没过太长时间,实体书店便迎来了业内人士口中的“寒冬”:北京第三极书局倒闭、光合作用书店关张……上海思考乐书局等实体书店亦黯然退场。
有文章统计,大约从2002年到2012年,尤其是2011年之后,民营书店出现大面积倒闭潮。实际上,有些实体书店即便没有关店,也由于租金上涨、电商冲击等一系列原因,需要迁址。
随着互联网发展,碎片化阅读方式逐渐蔓延,愿意像以前那样走进书店买书、看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保护实体书店发展”。
近几年,在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一部分传统书店开始借势谋求改变;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实体书店亦逐渐落地生根:西西弗、言几又等新式连锁书店出现在人们眼前……

不知不觉中,实体书店在悄然回暖,读者们有了更多的好去处。
“网红书店”的喧嚣
不过,有些读者明显发现,现在的某些书店,跟过去有点儿不一样:不光店内装潢特别新奇,还会举办各种讲座和文化活动;也卖咖啡或者简餐。人们进书店的目的似乎也加了一项:拍照。
位于北京前门地区的Page One书店,便曾凭借漂亮的书店室内设计刷了一波屏:高大的“通天书墙”,令人如望星空的屋顶……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打卡,美其名曰“网红书店”。
现在,高颜值的“网红书店”并不少见。只不过有一点略显尴尬:相当一部分人来到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读书,而是找角度、摆造型,然后拍照发朋友圈,大功告成。
世界读书日来临前的一个周末,还是在前门附近的Page One书店里,记者粗略一数,大概五分钟的时间内,便发现了六七个正在拍照的读者。专业一些的,还带上了相机。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书店 拍照 网红书店 阅读 读者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