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政产学研民携手 构建“康养未来”新蓝海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陈建)4月19日,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康养未来·跨界共赢”为主题,邀请老龄产业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800多人与会,共话老龄产业发展大计。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在论坛上指出,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在中国,最严重的老龄化地区,恰恰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人口年龄结构中后备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的地区。这导致中国老龄化问题比其它国家更复杂、压力更大。他呼吁政、产、学、研、民携手,为老龄产业落地提供新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认为,当前养老服务业在供求关系上仍然存在六对矛盾:服务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民众选择难的矛盾,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弱与老人需求高、多样化的矛盾,运营成本高与老人支付能力低的矛盾,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与监管跟不上的矛盾,机构规范发展需求与制度障碍、政策不平衡的矛盾,服务人员供不应求和人才流失的矛盾。
成海军相信,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流趋势的情况下,政府将出台更好的政策,一是政策将密集出台;二是政策会更加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养老服务业的范围、内涵将更广,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政策也会更精准、更精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在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2.5亿老年人中,60%患有各种慢性病,失能、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完全失能人数有1200万。从这个意义上讲,养老问题面临的健康需求是最突出的。
王谦指出,国家卫健委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成立了老龄健康司,根本目的是聚焦健康养老。未来,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将贯穿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直到临终安宁疗护的生命全过程。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在《构建以照护为核心内容的养老服务体系》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国未来的人口高龄化趋势会越来越显著,各个年龄段的老龄照护需求都会上升。目前的养老服务对象,绝大部分以活力老年人为主。因此,要真正聚焦刚需,将资源、设施、人才向照护聚焦,全面提升能力。
吴玉韶认为,要构建以照护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照护保障制度是根本,实施家庭照护政策是基础,发展专业照护机构是支撑,建设适老照护环境是保障,培育专业照护人才是关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在《养老的家事与国事:“十四五”规划建议》主旨报告中强调,即使进入深度超级老龄社会,国民平均寿命每延长5年,一种新的需求就会特别明显地显示出来。当前,中国医养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低成本达到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明晰产权,凡是投入到养老里的政府投资都要列出细目,而且只许折旧,不许转移;投入的社会资本要允许退出,财产归社会,让投资者免税无本经营,将利益让渡给入住的老人。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强调,人口老龄化是始终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今年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的内容安排,紧紧抓住新时代的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展开讨论,融合了“政、学、研、产”各方力量,共同探讨老龄产业的发展未来,创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在4月19日下午进行的跨界共赢环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珉特别发布了2019年(第二届)中国乐龄创意设计大赛预告,希望有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这项“有笑陪伴”公益活动。(完)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老龄 清华 产业 中国 养老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第十一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战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