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有效提升文艺引领能力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战狼Ⅱ》《人民的名义》《流浪地球》等一批具有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充分证明过硬品质依然是、也必然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在海量信息中,如果不能创作出思想上深刻影响受众、情感上深深打动受众、形式上强力吸引受众的作品,有效引领就难以实现
创作者要深入新媒介环境,感受受众变化,才可能运用时代新语言表现时代新生活,并创造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艺在引领时代风气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伟大艺术熏染和提升,人类精神世界将会何等失色。
自诞生之日起,引领时代风气就是文艺重要使命。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文艺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主动担负历史使命和责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积极适应时代条件变化,提升文艺时代引领能力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便捷的媒介终端、海量的信息内容赋予文艺受众更大自主选择权;信息交互成为文艺新的重要属性,作品好不好、能不能触动人心,用户评价即时可见,作品形态由一次成型、单向传播为主向频繁交互、即时生成转变。因应传播接受条件变化,文艺引领能力建设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审视与加强的重要时刻。
首先要充分认识“富媒体化”给文艺引领带来的巨大挑战。当前文艺创作尽管还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现象,但媒介形态和媒介产品数量日益庞大、无处不在,文艺作品形态和数量已经前所未有地丰富:近两千万部网络小说、难以计数的各种短视频、每年数百部电影、数百部剧集、网络游戏层出不穷。新创作品都已经丰富到难以选择的程度,更何况还有无数存量文艺作品。可以说,文艺创作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要在海量信息中实现一部作品的广泛覆盖乃至文化引领,难度前所未有。
文艺领域空前活跃,也增加文艺引领的难度。迅猛发展的媒介技术将人们变成文化产品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文化生产者或潜在生产者,文艺市场孕育巨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进入文艺领域的力量越来越多元,带入文艺领域的资源越来越丰富,文艺活动方式更加开放,文艺活动主体数量和活动强度也空前增加。在这样充满张力的复杂网络中回应种种诉求、取得最大公约数并实现文化引领,对文艺创作者而言也是一种综合能力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媒介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今天的文艺受众拥有更加丰富多元的审美经验,他们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也更高。面对这样的文艺受众,文艺创作者要想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自然需要过人本领。
引领之难不意味引领无法实现,更不意味文艺创作要放弃引领的担当。事实上,只有在艺术和价值层面具有双重优势的创作,才能从海量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文艺创作者在新的时代条件基础上,带着新的问题意识,以新高度新方式担负起文化引领的光荣使命。
练就持久定力和过硬本领,有效引领时代风气
面对新的时代条件,担负新的时代使命,文艺创作者要从文艺价值实现的高度认识引领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高思想站位、积累艺术经验、提升创作本领,增强文艺的时代引领能力。
文艺创作要自觉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文之为德也,大矣”,优秀文艺创作关乎真理、关乎美德、关乎精神境界,关乎人如何感受有限的生存世界并从精神上超越提升,而不仅仅是满足纯粹感官娱乐。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元代高明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托尔斯泰强调艺术与道德完善之间的关系,梁启超主张小说要有“熏浸刺提”的作用,鲁迅力图通过文艺改造国民性。这些思想家和文艺家尽管置身不同时代甚至不同文明,都主张文艺要引领时代。今天的受众审美经验固然显著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但文艺创作者的文化引领作用没有变。历史上优秀文艺创作都因其不放弃对真理、正义、美德的探索,才创造出赢得人们热爱、具有审美价值和思想高度的文艺作品。无论文艺领域产生怎样变化,文艺创作的价值引领依然是文艺存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湄公河行动》《战狼Ⅱ》《人民的名义》《流浪地球》等一批具有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爆款”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传达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凝聚广泛共识,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时代引领的灵魂。
锻造过硬文艺品质,才能实现有效引领。在海量文艺作品中“求关注”,有人靠耸动的标题,有人依赖离奇的题材,有人用重金堆砌“卡司”,有人祭出引人“颜值”,这些元素当然可能引来一时流量,但如果没有精致的构思、可靠的品质,就留不住人气,实现不了深刻心灵对话。优秀作品的创作者,除了过人的艺术才华,大多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完美主义倾向,越是环境浮躁,越是别人耐不住寂寞,优秀创作者越是要耐得住性子,倾情投入,执着追求,把质量当成文艺创作生命线。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创作出思想上深刻影响受众、情感上深深打动受众、形式上强力吸引受众的作品,才具备动情动心的艺术效果,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才有可能传递精神价值;否则有效引领就难以实现。
创作者要深入新媒介环境,感受受众变化,创作出具有时代传播优势的文艺作品。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文艺创作者既要用心于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也不能对媒介文化置身事外,如果没有敏锐媒介感受力,文艺创作极有可能淹没在信息汪洋大海中。从人类文艺史来看,文艺引领作用的发挥总是与媒介和受众的变化密切关联。《诗经》《荷马史诗》的诞生同口头传播方式有着紧密联系,唐诗宋词和中国画的深远影响离不开书写文明和文人传统,而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鲁迅等人以小说实现引领,则是他们面对现代报刊出版条件的自觉选择。置身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需要深潜到新媒介世界中,体验受众生存生活方式,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把握他们的审美经验,反思性地运用于文艺创作尤其是艺术表达方式上去。只有这样,文艺创作者才可能以时代新语言表现时代新生活,进而具备引领时代风气的应有传播力。
同时,还要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真正有广泛影响的文艺不是踽踽独行、浅吟低唱,而是参与改造精神世界的自觉的文化实践活动,是同无数受众产生精神交流的文化创造活动。若没有足够文化自信,面对激烈文化竞争,难免被裹挟到消费文化大潮中,自觉不自觉地“被引领”。文艺创作者应深刻认识到,这个时代的文化引领不再是创作者身居斗室的一次性创作,因而需要不断研究接受语境变化、受众文化需要和价值关切,研究如何在开放的传播环境中进行持续有效的艺术对话,以持久耐力建立强大吸引力和广泛影响力。“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最终来源于创作者卓越的审美判断力和艺术创造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切有志于创造时代精品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当回归文艺引领文化的本真之处,顶天立地,凝神聚力,担负起文艺引领时代的使命。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引领 文艺 文化 时代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