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尊重包容 和谐共生——香港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新华社香港5月16日电 题:尊重包容 和谐共生——香港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新华社记者 丁梓懿
5月12日是香港法定佛诞假日。数千名佛门弟子从四面八方赶到香港体育馆,参加一年一度的浴佛大典。与此同时,在港岛跑马地印度教寺庙内,印度教徒们举行了一场聚会,他们一起演奏音乐,享用餐饭。这种不同宗教、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情景,在香港时时可见。
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是一个华洋共处的港口城市。英国人密福特在1865年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香港是世界上最像大杂烩的地方之一。”在这里,不同族群和谐共处,处处展现着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气魄。
“回顾历史,包容并蓄这种特质一直存在。”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说,中华文化一直都容纳各种各样的东西,促进着文明的传承与发扬。
不同宗教和平相处,不同族群也和谐与共。香港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在香港非华裔人口中,东南亚和南亚人占有很大比重。在大街上,总能见到东南亚人、欧洲人和各国混血儿的身影,听到混杂着粤语的英语和其他语言。
今年30岁的巴基斯坦裔李藤6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顺利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后,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担任一所中学的联络主任,帮助校内的少数族裔学生更好地融入香港。
李藤刚到香港时,文化不同,语言不通,但她凭借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克服了这些障碍。“香港的包容让我们越来越好地生活,而我们也要通过努力,让香港的明天更加美丽。”她说。
在香港这幅五彩多元的美丽画卷上,中国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底色。郑培凯表示,香港的文学、音乐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传统习惯、生活细节等,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
美国人方美昂曾在北京居住和工作了15年,于2017年移居香港,目前担任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总监。深谙中国文化的她正带领区内的舞蹈、戏剧、戏曲、音乐团队,为表演艺术节目在构思、策划和执行方面注入活力。
“感觉香港很亲切,不会有疏离感。我几乎每天都参加不同的展览、演出和活动,香港艺术界十分丰富多彩。”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方美昂日前在一场晚宴上,与同座嘉宾相谈甚欢。她对香港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情有独钟,在她的餐盘中,是地道的粤菜。
被誉为“美食天堂”的香港,汇聚了东西方美食。在这里,不仅能吃到中国传统美食,如中国八大菜系,还能品尝到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风味。
湾仔星街小区、中环兰桂坊、苏豪美食区、尖沙咀诺士佛台及天文台围……从色彩丰富的亚洲美食到琳琅满目的西式佳肴,应有尽有。有人说,在香港的一条街道上,就可以体验一趟环球美味之旅。
“不用跑那么远,在我店里就能尝到好几个国家的美食。”湾仔一家餐馆的老板张敬初说。
除了美食,在旅游方面,香港也可谓中西荟萃。传统的祖先宗祠、氏族围村、佛堂庙宇,代表着东方历史文化的遗迹和景点遍布香港各个角落,而圣约翰座堂、犹太教莉亚堂等宗教建筑也在展现着独特的风情。
在香港,一年四季都可以体味到浓厚的多元文化气息。精彩的国外节日如法国五月节、泰式泼水节、荷兰日;世界级的艺术文化活动如巴塞尔艺术展、国际综艺合家欢;国际级的体育盛事如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香港马拉松,都聚集在这个“亚洲盛事之都”。
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和谐共生,让香港的文化内涵愈发丰富多彩,展示出多元的文化魅力。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不管你何种肤色,香港都会给你一个爱上她的理由,你也能在这里找到亲切的感觉和熟悉的味道。
“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在郑培凯看来,东西方文明相互包容理解,多元文化将继续在香港展现出勃勃生机。(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香港 文化 包容 和谐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