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方多地将迎今年首轮高温天 局地最高温或破37℃

2019年05月22日 07:2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5月17日,福建省防汛办通报称,受强降雨影响,三明市、龙岩市、漳州市、南平市等地及时转移危险区域民众5153人次。图为龙岩市连城县粟园社区民众正展开灾后清扫。中新社发 黄水林 摄

南方迎雨水卷土重来

北方未来几天接受高温考验的同时,南方则迎来雨水卷土重来,其中华南南部将有分散性强降水。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受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影响,21日至23日,华南中东部和南部将有中到大雨,其中,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局地有暴雨,上述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4-28日,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东部将有中到大雨、部分暴雨或大暴雨过程,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此外,24-28日受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将自西向东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10℃;华北东部、东北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

从降雨量来看,5月下旬,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累计降雨量有4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20~180毫米,华南局地超过200毫米;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黄淮等地累计降雨量有10~30毫米、局地50~70毫米;上述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海口市民在高温下“全副武装”出行。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夏日高温来袭,如何防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

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

除以上症状外,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

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晕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

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完)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北方 首轮高温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