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浩如烟海古籍善本到底有多宝贵
“善本”是一个动态的古籍概念,不同时代的善本内涵颇有不同。今天的善本内涵,以李致忠先生的概括最具代表性,即善本是指那些具有较高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代表性的稀见古籍。
据《中国古籍总目》,我国古籍存世总量大约20万种,可谓浩如烟海。其中,善本大约占其三分之一。总体来说,善本价值大致如下:
一、 善本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代表了中华文化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不仅品位高,包容性和连续性强,而且全面开花,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学、艺术、伦理、医药、建筑、科技、礼仪、典制等方面都有彪炳千秋的成就。而善本,无疑是这些成就最重要、最根本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呵护善本,其实就是呵护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比如先秦法家原典《韩非子》,版本十分复杂,仅《子藏 法家部》所收即达105种之多。而《韩非子》的明刊本,则有《道藏》本、张鼎文本、《韩子迂评》本,以及赵用贤、周孔教、吴勉学、凌濛初、沈金麟、葛鼎等人的刻本。这些明本的底本,许多都是宋元旧版;清代的代表性版本,有钱曾影抄本、张敦仁影抄本、吴鼒仿刻本,三者的底本则均是宋代乾道年间的黄三八郎本。虽然《韩非子》的宋刻本已经不存,但经过明清士人的影抄、影刻,还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宋本《韩非子》的面貌。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著作,对于我国思想、政治、制度乃至社会心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学人的一再传刻,在继承、延伸韩非子学说与思想的同时,也是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保护中华文明的长城和根脉。
二、 善本是中华民族精神最深沉、最厚重的载体。
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其根本,在于华夏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气度和以民为本、以天下国家为先的广阔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代仁人志士们的凛凛风骨和峻洁气节,以及聪慧、勤俭、坚强的品性,镌刻在家国天下的底色之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当他们“沉浸醲郁,含英咀华”地付诸文章、著述之后,这些文章、著述,就成了精神的直接载体。善本文献,正是这类文章和著作的渊薮,也理所当然地成了这种精神最深沉、最厚重的载体。
此外,由于善本古籍不仅包括刻本、抄本、稿本,还包括那些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主要指元代以前的),因而也就具备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品性,凝练并包罗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之后,流传至今的善本古籍,恒久地传达着民族精神的嘹亮回声。由此,保存、传承善本古籍,正是我们传承、发扬并加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三、 善本是中华文脉最波澜壮阔的呈现。
我国是“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以其雅致精炼、含蓄内敛、温柔敦厚的气质,成为中华文脉当之无愧的璀璨珍宝。诗词歌赋、小说、戏剧,乃至书法、绘画等,都是最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艺形式。刻板印刷的出现,一方面使得艺术珍品得以更好地流传,另一方面还以印刷本身的版本与刻印艺术进一步增益了艺术珍品的价值。
杜甫是中国诗史上最具标志意义的诗人,杜集的各种刻本和千家注杜的现象,成为中华文脉中极为醒目的一支。而这,有赖各种善本得以见证和承传。比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收藏的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残本),字体秀雅悦目、行格疏朗,色泽清纯匀净,纸质古旧沧桑。遍布其中的句读等,使人们清晰地感受到,刻印者在刻书时倾注的感情,读者在阅读时仔细琢磨的情景。此外,还有李一氓先生收集并捐赠该书的温情故事等。可以说,一部宋刻《杜工部集》,浓缩了历代文人对杜诗的崇敬之情,成为千余年间杜诗涵养士子的见证。推而广之,屈原、贾谊、司马迁、班固、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历代的优秀文人,所汇集而成的波澜壮阔的中华文脉,也正是有赖各种古籍善本而得以传承。
四、 善本是中华性灵最优美、动人的家园。
中华民族不仅勤劳、睿智、仁厚、善良,而且还十分唯美、率真,有着极高的审美追求和仁厚和善的人文情怀。屈原对祖国九死未悔的忠诚,王羲之高旷优雅、超迈时流的胸襟,谢灵运傲视王侯、醉情林泉的山水气质,李白天性洒脱、浪漫飘逸的个性,以及苏轼豪迈不羁、触处生春的奔放才情等,都代表着中华民族人性追求的向度和人文性灵的高度。著名的“魏晋风度”和“晋宋风流”,更是高扬人性的时代之歌。而这些忠诚、唯美的性灵,就是在古籍善本的一次次传刻中,被不断地涵咏、继承并加强。
今天,如果我们想去寻访、感受这些性灵的高度,善本就是最好的选择。比如,陶渊明“采菊东篱”的个性,最生动的体现就在《陶渊明集》中。而陶集的传布,自梁代萧统编纂《陶渊明集》始,北齐阳休之、北宋宋庠、南宋曾集、元代李公焕,以及明清众多学人,都曾编定、刊刻过,十分复杂;晚清以来,陶澍、丁福保、古直、逯钦立、王瑶等亦曾整理、注解过陶诗,后来还形成了学界的热点“陶学”。无论如何解读、研究陶渊明其诗其人,根本依据还是那些古老的陶集版本。这些珍贵善本间的递修、传刻,正反映出历来人们对陶渊明的热爱,也印证出陶渊明率真的个性和唯美的桃花源,对国人心灵的滋润和对国人个性的影响。所以,善本的传承,也是民族性灵的传承。善本,是中华性灵最优美、动人的家园。
五、 善本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文化、传扬文化的高贵品质。
古籍传刻,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纸张的发明与改进,刻板、活字、影刻、套印、拓印等印刷方式,简策、卷轴、旋风、蝴蝶、包背、线装、金镶玉等装帧形式,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聪明才智。可以说,古籍流传本身就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化圈。不同地域、不同机构、不同业主、不同文化旨趣,造就了古籍版本丰富而复杂的世界。但是,无论这些工具、形式有何种差异,它们反映出的对书籍与文化的钟爱,却是一致的。
许多学者、校勘家、藏书家、出版者,平时粗茶淡饭、俭朴度日,而一旦遇到期待中的珍本古籍,往往会不吝千金,必得之而后快。天一阁的主人范钦,毕生财富尽在藏书;文化名家张伯驹,将家藏珍贵图籍如数贡献给祖国;于右任为了一块熹平石经的残石,可以豪掷四千大洋而毫不吝惜。对他们而言,珍贵古籍与文化的价值,超出物质与金钱之程度何啻天壤!因此,图籍尤其善本的流传,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仁毅弘道、斯文自任的高贵品质的写照。(杜志强)
编辑:杨岚
关键词:善本 古籍 中华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