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习近平访俄诠释负责任大国的“处世之道”
(近观中国)习近平访俄诠释负责任大国的“处世之道”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电 题:习近平访俄诠释负责任大国的“处世之道”
作者 钟三屏
6月5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的访问之旅吸引世界目光。在中俄建交70年的历史节点上,北京与莫斯科的新互动,意义已经超出双边范畴,也帮助外界进一步读懂负责任大国的“处世之道”。

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正能量
再访莫斯科,习近平在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时指出,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强大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普京则表示,俄中两国要继续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协作,共同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在世界百年变局的关键当口,习近平的访俄之旅,展现全球视野,更具世界意义。
中俄两国元首不仅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对表,发出共同应对战略安全领域挑战、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一致声音,还共同签署两国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以法律文本形式全面呈现中俄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理解和共识。
观察指出,这份中俄方案中有不容撼动的底线,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法、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时,这份中俄方案也是保持全球战略稳定和国际力量对比均衡的现实需要,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在当前更有特殊重要意义。

为大国正确相处提供可借鉴之道
此访中,两国实现关系再提升,步入一个新时代。70年来,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既有过蜜月期,亦曾历经风雨,在磨砺与考验中逐步摸索出一条相处之道。
大国之间只有实现相互平等和彼此尊重,关系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有专家指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这是中俄相处之道的基本特征,也是双方关系不断发展的活力所在。
当然,中俄的“相处之道”是多维度的。其一,两国元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两国元首保持良好的个人友谊和工作关系,引领两国关系迈入历史最好时期。
同时,厚植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从庙堂之上到江湖之远,中俄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都留下密切交往的印记。刚刚落户莫斯科的两只熊猫“如意”“丁丁”,更在俄罗斯掀起新的“中国热”。
其三,双方将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成果。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关口。此访中,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中俄签署了20多份合作文件,达成价值200多亿美元的项目。
可以看出,不断拉紧两国利益纽带的中俄,正多维度向外界诠释大国、邻国间的“相处之道”,同时为全球提供可借鉴的睦邻相处、合作共赢交往范式。

为“变局时刻”贡献应对问题的“金钥匙”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贸易保护主义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面对“变局时刻”,首次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习近平,以直面时代挑战的讲话和答问,提供中国方案。
习近平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他并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三点倡议。
而关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交锋,习近平在答问环节中说,全球化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不能因噎废食,动辄采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措施,不能采取以邻为壑的自私做法。
他进而指出,全球化出现的问题,反映的是全球治理的滞后。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以开放为导向,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我们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要完善现行国际体系。”
“中国的文化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要和所有国家都秉持相互尊重的态度来处理我们面临的问题。”习近平在论坛上还述及面对变局中国的处事态度。
有分析指出,习近平提到的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思路与视角,既展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担当,也是一把“变局时刻”破解问题的“金钥匙”,提振了国际社会对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前景的信心。(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习近平访俄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