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习近平对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通讯:雪山脚下有条“中国路”
新华社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6月11日电 通讯:雪山脚下有条“中国路”
新华社记者马晓成 李东旭 关建武
这是5月2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拍摄的北南第二条公路建设工程现场。 新华社记者马晓成摄
“雄鹰都飞不过去的雪山,是世界的尽头。”对于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州的农民萨尔库拉科夫来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目之所及,可能就是他主要生活的世界。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内陆国家,山脉几乎横亘整个国土。从萨尔库拉科夫家望去,远处是纳伦河和终年不化的雪山,近处是有牛羊在自由奔跑的草原,在初到这里的外人眼中,这是一幅怡人的风景画。但对于萨尔库拉科夫和许多生活在这片山区的人们来说,周围有着难以逾越的天堑。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和南部的贾拉拉巴德、奥什是这个地形狭长国家的重要经济区。然而,连通这几个城市的公路年久失修,狭窄的道路不过十来米宽,道路难行,物流不畅,直接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84岁的吉尔吉斯斯坦道路交通部下属勘察设计院副院长阿利别加施维利说,吉尔吉斯斯坦需要一条这样的路,“它不仅能连接北部和南部经济区,更可以成为对接中国、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通道,成为推动吉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对我们国家太重要了”。
这是5月2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拍摄的修建中的第一特大桥。 新华社记者马晓成摄
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的帮助下,吉尔吉斯斯坦启动了北南第二条公路(下称“北南公路”)建设项目。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路桥”)取得了该项目一期、二期工程的建设权,从2014年开始陆续承建了超过250公里的北南公路项目。
“修路人这一生可能注定走不了平坦的好路。在二期项目中,有81公里基本上处于高山无人区,没有可以利用的旧道、便道。在最开始勘测的时候,马都上不去,我们几个人只能赶着几头驴,背上干粮扎到深山里,没有手机信号,一两个月不见人烟。”中国路桥吉尔吉斯斯坦北南公路2期6标项目经理蔡煜说。
相对于无人区的寂寞,恶劣的地质条件更考验着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北南公路一大部分工程都是沿着奔腾的纳伦河修建,为了日后水利工程考虑,许多路段设计在了半山腰上。纳伦河口附近就是一处施工难点,2期8标项目经理张海啸向记者介绍道,“你看这些巨石一片一片压在一起,可水一冲就软了,很危险。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从山顶上吊着安全绳到半山腰施工……”
这是5月2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拍摄的第二特大桥的架梁现场。 新华社记者马晓成摄
“施工条件太恶劣了,作为控制性工程的隧道施工点海拔3000多米,5月时工地上空还在下雪。一到雨季,纳伦河水就涨起来,开工以来仅便桥就冲走过三座。”中国路桥吉尔吉斯斯坦办事处总经理助理金哲说。
几年来,中国路桥工作人员克服地震带、高寒、岩体整体性差等不利因素,硬是在崇山峻岭间,将公路一点点凿了出来。金哲说:“2021年公路一、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刷新吉尔吉斯斯坦多个公路建设纪录:最长的连续梁桥、独立后建设的最长公路隧道、一次性建成最长的公路项目等。”
如今,北南公路修到了萨尔库拉科夫家门口,他也在农忙之余成了中国路桥的一名司机。一些当地百姓也迫不及待赶着小车,到贾拉拉巴德等大城市做起了小买卖,这条公路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路”。
贾拉拉巴德州托古兹托罗区行政长官科若绍夫说,“中国路”将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打开一扇大门。
“‘中国路’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将改变这里人们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顺畅地走出深山,走到更远的地方。”萨尔库拉科夫说,他相信,雪山将不再是世界的尽头。
这是5月2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隧道。 新华社记者马晓成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