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3位艺术家87件作品“解题”:让我们重新观看

中新网重庆7月8日电 (记者 刘贤)“大多数人现在最习惯看手机。我们的‘观看’是否缺失了可以静下心来、长时间认真关注的东西?”8日在重庆王琦美术博物馆举行的“微观看——三人行艺术作品展”上,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发出此问。这场展览也借3位艺术家的87件摄影、雕塑、油画作品,让观众“重新观看”。

王林认为,在视觉资讯,特别是视觉图像爆炸与泛滥的时代,日常视觉经验的碎片化、动态化和娱乐化不可避免。“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只有静下心来,改变浏览的惯性,才能让人们重新观看。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彭汉钦的雕塑以“小”著称。在小尺度具象雕塑上的有限夸张和微调变形,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艺术功力。因为“小”,观众在欣赏时或是蹲着、或是弯腰、或是要凑得很近。王林表示,这种俯瞰与贴近的观看方法,也是彭汉钦雕塑作品产生意义的方式。
“我的作品一般比较小,都是在试图强调距离感。我认为当有了一定的距离时,往往就能更贴近真实。”彭汉钦说,他理解的“距离感的产生”采用两种方式来表现。一是作品在尺度上的缩小,与观者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即观看方式的不对等。二是将现实生活进行碎片式罗列、重组与挪用等,造成与现实的距离感来。
摄影家傅文俊的作品则是“数绘摄影”。他用镜头拍摄,也用电脑画画,把摄制图像和绘就图画熔为一炉,打破摄影的纪实性和绘画的风格化。

作为一位女性画家,胡顺香并不以女性题材为生。她告诉中新网记者:“我的很多作品是从我的比较私密的、内心的、人性的角度出发,往外扩散的。这是我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以及我对世界的理解,通过我这个个体,像个过滤网一样再次筛选,最后传达到画面上的。”
重庆市渝中区文联主席、王琦美术博物馆馆长钟志芳说,参展的三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以微观探寻日常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将日常生活的行为或场景转化为艺术作品,呈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
三位艺术家分别提供了重新观看的不同范本。王林表示,此次展览希望观众能通过作品重新观看这个世界,有耐心、有品质地“重新观看”已经被浮躁和肤浅“污染”的视觉习惯。艺术恰恰是改变惯性观看和惯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编辑:杨岚
关键词:作品 观看 艺术家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