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怎一个“热”字了得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怎一个“热”字了得
新华社记者 刘石磊
北半球如今最“热”的新闻,莫过于“热”本身。从中国到美国,从北欧到南亚,“炎值爆表”消息频传。极端高温影响着民众健康和社会生活,也促使人们对大自然发出的警示作出更深远的思考。
这个夏天,“本来就热”的地方更热了——印度多地最高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5摄氏度以上,6月中旬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就已突破50摄氏度;“本不该热”的地方也热了——热浪让从不需要空调的欧洲人不知所措,国土深入北极圈的芬兰,也为可能发生的40摄氏度持续高温天气制定了应急措施。
地球在变热,这不是错觉。世界气象组织6月底说,全球变暖趋势2019年仍在延续,没有减弱迹象,2015年至2019年很有可能成为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
逐渐增多的高温事件正给人类社会带来伤害:
危害民众健康——据估计,2000年至2016年间,全球遭热浪侵袭的人数增加了1.26亿,由此造成的健康风险包括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等,极端高温事件每年在全球导致数千人死亡。
影响生产生活——极端高温会威胁农业生产,并经常引发诸如野火和电网故障等次级事件,带来巨大损失。去年高温和野火仅在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240亿美元。
改变全球生态——日前发表的一项国际研究指出,按照如今的气候变化速度,即便是那些“自我调节”较快的动物,适应速度也不足以保证生存,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巨大影响。
当下热浪与气候变化究竟有何联系?专家认为,全球变暖的确会使高温天气发生概率大幅增加。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所言,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气候紧急状态”这个词,这已不仅仅是气候问题。
“反常”是大自然的警示。人类不仅需要适应与应对,更需要反思和行动,莫让反常成为正常。
首先,持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定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趋势客观存在,且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其主因,这一科学共识不容否认。所以,应对行动不能是极端高温下的一时之“热”,决心和行动不能轻易“凉”下来。
其次,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需要每个人的积极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坚持垃圾分类等,都是切实有效的行动和贡献。
最后,席卷多国的热浪再次提醒人们,人类是生活在地球村中的共同体,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只有完善全球治理,才能更好地解决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关乎长远命运的问题。(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高温 全球 气候变化 极端 热浪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