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一直讲,真正有效率的政府服务是“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办成事”,这才是真本事。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必要的投资项目是要抓,要围绕短板领域和民生期盼扩大有效投资,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放管服”改革,少花钱、不花钱把制度性、体制性等“软环境”优化,让市场主体主动增加投入、带动就业,这比政府直接干更灵敏、更稳定、更有效。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效能方面下更大功夫。
三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应对不断增加的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根本上还得靠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把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提升上去,把市场潜力特别是内需的潜力挖掘出来。近两年,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保持稳定的投资规模。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服务业是个大市场。我们要更多面向民生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家对此都有切身感受。各种票证取消了,生活用品样式多了,人均住房面积也从几平米提高到几十平米。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我们要继续推进脱贫攻坚。现在我们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0%以内,这意味着老百姓吃穿方面的支出比重在下降。中低收入人群生活支出仍然压力不小,但中国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多样化,相当一部分人对服务的需求在快速上升。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开拓服务市场上要多想办法,这方面潜力非常大。另外,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按照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多样化生产,这不光适用于产品领域,也适用于服务领域,把这个市场开拓出来,实际上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现在许多外国企业家到中国来,并不是特别热衷参与一些大型投资项目建设,也不仅是想进入产品市场,而是希望我们更多开放服务业市场。他们对医疗服务、甚至家政服务等“末端”市场很感兴趣。这些都是面向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和消费,他们看到了这是一块“大肥肉”,我们自己更要挖掘和用好这块市场的潜力,一定要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供给质量结合起来。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住底线。同时,要创新服务提供方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形成扩大供给合力,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
例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居民的需求很大。许多二三十年前建设的楼房、小区标准相对不高,亟需改造水电路气,有的还需加装电梯,改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据估计,目前有上亿人口居住在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投资规模很大,这对于改善居民生活、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都有好处。同时,要让老百姓特别是2亿多老龄人口生活得便利,配套服务也要跟上。这方面的需求很多,我国7600万个体工商户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很多是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放管服”改革要在这方面发力,在尊重社区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加强各级政府引导支持,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作用,分城施策,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和“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服务。这既是为人民服务,也是拓展内需潜力。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服务业必须扩大开放,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水平都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来提升。市场开放后必然带来更激烈的竞争。过去我们放开产品市场,对制造业企业一开始也带来冲击,但在竞争过程中我们的企业越战越强,最终提升了自身水平,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我们的服务业也要在国际竞争中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水平。
发展服务业、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是我们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举措,希望大家都重视起来,注重市场的细微末节,注重群众多样化需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五、 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放管服”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现在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地区各部门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动力,找差距、抓落实,用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实际行动,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要凝心聚力克难前行。放权比加权难,这是必然规律。管得公平、管得公正也不容易。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刀刃向内的革命,既要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又要进行权责关系的重塑、管理模式的再造,还要改变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多年延续的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面临的困难很多。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以“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背水一战的决心、大道至简的智慧推进改革,以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把改革举措做细做实做到位。
二要扎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深化“放管服”改革决不能搞形式主义、花架子。衡量改革成效,不是看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提了多么响亮的口号,关键要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了多少、投资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市场主体负担减轻了多少、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过去一些地方的政务服务中心,表面上把几个部门集中到一起,让老百姓来大厅办事,但到底事情能不能办、办事效率有多高并不清楚。现在确实不一样了,通过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网上留痕等措施,老百姓办事方便了,满意度也确实提高了。各有关方面必须见真章、求实效,要把“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实情况,作为今年国务院大督查的重点。继续用好督查奖惩这个有效办法,对成效明显的加大表扬和政策激励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延误改革的要严肃问责。
三要大力推进改革协同配套。当前,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部门地方之间政策不配套、行动不协同,造成不少改革举措难以落实。国务院部门要主动做好上下左右的协调配合,及时指导帮助地方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消除“中梗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今年要结合开展营商环境诉求处理百项行动,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破解一批痛点难点。
四要鼓励支持各地大胆创新。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需要破解的难题、改革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推出更多带有本地特色的创新举措。通过这几年“放管服”改革实践,很多地方创造了好经验,比如“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群众和企业都有切身感受。但不少地方反映,很多领域对地方改革授权不到位,试点任务交给了地方,但最终审批权仍在国家部委,许多地方提出的有含金量的改革措施被砍掉了,整体改革效应难以发挥,也束缚了地方手脚。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向地方放权特别是综合授权的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推进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要强化改革的法治保障。抓紧研究制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用法治化办法把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地方也可以考虑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固化下来,形成更多不可逆的改革成果。对滞后于改革要求、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有关规定,要加快清理修改。对与改革决策相抵触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应改尽改、应废尽废。涉及到修改法律的,要与改革方案同步提出修法建议。
当前,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我们取胜的根本之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更大成效,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环境 市场 改革 营商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