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要闻 要闻
70年,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
小小餐馆从一个侧面折射了70年来中国人餐桌的变化。在此就餐的河北张家口市退休工人苏润风说,小时候粮食短缺,白馒头是“奢侈品”,主菜只有萝卜、大白菜等。粮票、食用油票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农业产出持续增加,温饱不再是问题,餐桌上的果菜肉蛋奶等越来越多。苏润风感慨道:“过去过年才能吃顿好的,现在天天像过年。”
“70年的饮食变化,可以概括为主食越来越不‘主’、副食越来越不‘副’,中国人正在经历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方式的深刻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主食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来源中的占比大幅下降、副食大幅上升;植物性食物占比大幅下降、动物性食物大幅上升;成品、半成品和在外消费快速增加。
变化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绩单。我国粮食产量1949年只有2263.6亿斤,无法满足人们温饱需求;2018年提高到13157.8亿斤,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畜产品供应总体不足,从1985年到2018年,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一。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正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迈进,膳食结构更趋科学,初步形成了以谷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瓜果蔬菜为补充的中国特色东方膳食结构。
70年,中国人餐桌上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同步。从努力果腹到追求健康,变化的是数量和品种,不变的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