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优先车厢”且别急着推行
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发布公告针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修改稿中提到,地铁可以设立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优先车厢可以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对于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当劝离。此规定在公告发布后便引发热议。(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优先车厢对于深圳地铁而言,并非新事物,早在2017年就开始推行。只不过,此次草案修改稿中的优先车厢,将原来的“女士优先车厢”改为“优先车厢”,适用人群在女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残疾人、未成年人等有需要的人士,进行人群扩围,这不仅体现了制度性人文关怀,也体现出公共政策与时俱进。
尽管对深圳市地铁设立优先车厢,并打算制度性扩容,绝大多数人持赞同意见,但笔者觉得,优先车厢这种制度安排,值得商榷,须三思而后行。
首先,深圳地铁自2017年全力推行优先车厢以来,执行效果并不太理想。有媒体曝出,曾在深圳某段地铁路线上统计,发现女性车厢内乘客共有17名,其中男性为9名,女性为8名。而在其他人流量较高的线路,无论是高峰时期还是非高峰时期,女士优先车厢标识前,候车乘客的男女比例与其他候车出并无区别。这意味着,在原有制度安排并没有真正发挥效力的情形下,再对这项公共政策进行“扩容”,显得有些突兀。
与此同时,会加重地铁运力与运量间的矛盾。像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地铁运力原本就短缺与紧张,在客流总量保持不变得的情况下,设立优先车厢,让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享受优先乘坐权,如此一来,可乘坐的车厢自然会减少了,且站台空间被人为分割了,只会导致地铁运力与运量的矛盾更加尖锐与突出。
倘若再从国际惯例来审视,有不少国家在优先车厢推行上,大都以失败而告终。韩国1992年试行过女性专用车厢制度,高峰时段,女性专用车厢根本无法阻止蜂拥而至的男性乘客,以至于最后发现行不通;日本东京的女性专用车厢,也时常有男乘客拒不听从提醒,强行乘坐女性专用车;台湾地区亦是如此,台铁2006年曾在通勤电联车实行女性专用车厢制度,但成效不彰,经常有男女乘客混合搭乘的情况,使得台铁决定半年的试办期过后即不再续办。
当然,地铁在高峰时段优先车厢,倘若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孕妇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可在每个车厢适当多设置些老弱病残孕专用座。而对于优先车厢可有效防范“咸猪手”的制度初衷,这是法律的问题,应当用严厉的法律来惩罚那些“咸猪手”们。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车厢 优先 地铁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