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70年,从“吃不饱”迈入“吃得好”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李代祥 马丽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一句俗语,点出了粮食生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粮食匮乏的年代,白面馒头是一种奢侈,过年吃顿肉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如今商场超市里的食品琳琅满目,粗粮搭配果蔬的健康餐成为新流行。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已经淡去,中国人从“吃不饱”迈入了“吃得好”,一碗饭见证了7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1949年至2017年,我国人口数量从54167万人增长至13900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4%,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产量以高于同期人口增速的速度,从11318万吨增长至66161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6%,共增长了4.8倍有余。这使得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209千克,增长至2017年的477千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粮食总产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其背后的主要动力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从1949至2017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0995.9万公顷增长至11798.9万公顷,增幅为7.3%。与此同时,粮食平均单产突飞猛进,由1029千克/公顷激增至5607千克/公顷,每公顷粮食产量增幅达4.4倍,小麦和玉米单产增幅更是高达7.5倍和5.4倍。我国在有限的种植面积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业发展充满了艰辛和挑战,7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创造了用不足世界10%的土地资源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的伟大奇迹,中国人将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里。
无土栽培、智慧日光温室、北斗导航耕作……如今,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各式各样的农业新奇景正在中国各地的田间地头上演,中国正在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火如荼,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正在奋勇推进。科技兴农、绿色发展、农业扶持、村民自治等一系列理念继续激发出农村的巨大活力,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
关键词:70年,从“吃不饱”迈入“吃得好”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