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换脑子”成脱贫致富关键词
壤塘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全国平均水平低46753元;一半以上农牧民患有大骨节病、结核病和包虫病等。“虽然这些都是影响贫困群众脱贫的因素,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10月21日,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向阿坝州脱贫攻坚验收组汇报时如是说。
为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壤塘县把搬房子、增收入、办夜校等与“换脑子”相结合,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不断的内在动力。□本报记者 徐登林 文/图
住上好房子 养成好习惯
10月20日,星期天,在壤塘县吾依乡西西村集中安置点,村民索朗罗尔吾在厨房指导两个孩子清洗锅碗。“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还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总投资2419万元的西西村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了3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68户地灾避险搬迁户。安置点建设有群众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村幼儿园等,太阳能路灯、自来水、通村公路等方便了村民生活。
索朗罗尔吾以前没有固定住房,娶妻生子后都顶着帐篷,逐水草而居。由于牧场离乡中心校太远,儿子12岁才上一年级。
2017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索朗罗尔吾一家搬迁到了西西村集中安置点,一家四口享受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客厅、厨房、卧室、厕所都有,电视、衣柜、炊具、火炉等家具也都置办好了。”
“在家里,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助父母收拾房前屋后的清洁。”索朗罗尔吾的儿子索朗壤说,县上实施居家环境改善行动以来,西西村集中安置点上的每一家都比从前干净整洁。
2016年,壤塘提出了以家庭单元为精准扶贫的抓手,并同步规划实施住房安全保障、个人素质提升、就业促进扶持、特殊人群关爱和乡风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家居环境改善就是住房安全保障行动中重要一环,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不超过1.5万元、深度贫困户户均不超过3万元的补助标准,按照“缺啥补啥”、群众自主、经济适用、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楼梯、橱柜、地板、睡床、隔断等17个方面,对居住环境进行改善、提升、改造。
2016年至2018年,壤塘县共投入2232万元,实施居家环境改善1488户。
学技术搞养殖 产业发展增收入
“我早上9点就来了,要下午6点才休息。”10月19日,记者来到壤塘县石里乡下达石沟村青杠木耳种植基地,见到贫困户玛桑的女儿冬娜。她在木耳基地打工,100元/天,家里还可以从基地分红,一年下来,可收入约5000元。最重要的是通过打工学习木耳种植技术,“明年,我们家准备自己种植木耳。”冬娜说,她和丈夫把资金都准备好了。
下达石沟村土地贫瘠,农牧民以种青稞和马铃薯为主,更没有集体经济。2017年,在壤塘县委组织部、县司法局和省内定点帮扶单位东方电气集团多方帮助下,下达石沟村建起3.2万棒的青杠木耳种植基地。
“我们从广元市青川县找来了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由于效果好,木耳种植当地村民由当初排斥到现在完全接受。”东方电气集团派驻下达石沟村干部侯吉才告诉记者,在当地发展青杠木耳种植和牦牛养殖两个主导产业,探索发展跑山鸡、中蜂、芍药等三大新型产业,主要是为了开阔当地村民视野。
壤塘县产业扶贫坚持增收入与“换脑子”相结合,2016年以来,累计筹措产业发展资金17020.7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0个,全县3.5万农牧民在参与产业发展中,不但增加了收入,掌握了技术,还改变了思想认识。
为培养藏区群众种菜的习惯,壤塘县通过“微田园”、小菜园建设补贴项目,动员2400户农牧民参与,种菜411.7亩,解决了部分农牧民“吃菜难、吃菜贵、吃菜不方便”的现状。同时,将产业发展资金打捆入股集体联户牧场,全县组建牧场12个,受益贫困人口1569人,村集体按15万元投资入股,年实现收益1.5万元以上,增强了农牧民“养畜为出栏、出栏促增收”的意识。
进夜校学知识 走上脱贫致富路
“你瞧,果然没在家。为照顾家庭从砂场回来后,他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车。”10月21日,记者在壤塘县南木达镇夏炎村第一书记赵娟带领下,来到村民克吾单家时,见克吾单家大门紧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里晾晒着被褥。
找克吾单不容易,以前可不是这样,他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耍家”。赵娟告诉记者,改变缘于2016年,那年,南木达镇掀起评选宣传“五美家庭”热潮,很多家庭包括贫困家庭因勤劳致富、环境卫生、尊老孝亲而上了光荣榜,这让克吾单很受刺激。加上夏炎村农牧民夜校开讲,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向克吾单等村民讲授种植、养殖、健康等知识,并激励大家靠双手摆脱贫困、增收致富,让他有了上进心。
2016年克吾单进了驾校并考取驾照。2017年初,他在砂场找到一份开运输车的工作,每月有4000元的固定工资。挣到钱后,克吾单把自家倾斜的房子砌上了石头、安装了木梁、立起了门窗。
作为“智志扶贫”的平台之一,壤塘县一直注重农牧民夜校建设,坚持办夜校与“换脑子”相结合。2019年,壤塘县安排县本级财政扶贫资金114万元,用于全县44个贫困村和16个非贫困村每月举办2期农牧民夜校。下一步,壤塘县将加大对各乡镇农牧民夜校项目管理力度,从资金拨付进度入手,采取每周全县通报的形式,督促办好用好农牧民夜校。
关键词:“换脑子”成脱贫致富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