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邵阳市大祥区:找准“富路子” 摘掉“穷帽子”

2019年10月30日 17:05 |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 

蜜柚橙黄,果香氤氲。10月24日,位于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的美源农林科技公司三红蜜柚基地里一片繁忙,该乡龙头村村民刘爱平等人正在忙着采摘蜜柚。谈起现在的工作,他高兴地说:“我在基地打零工,一年下来也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搭帮美源公司,让我们脱贫啦!”

三红蜜柚基地系邵阳美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集果园、苗圃、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基地。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已流转土地1500亩,投资3000余万元。目前基地共聘用贫困家庭劳动力20余人,贫困户每年仅劳务收入这一块就达40余万元。三红蜜柚基地的帮扶模式,只是大祥区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祥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用产业念好“发家致富经”,唱响“脱贫攻坚歌”,让贫困户实现早脱贫、真脱贫、不返贫。

因地制宜育产业

大祥区现有农业人口14.16万人,7个乡镇街道有贫困人口,其中希夷村、狮子村、禾家村等9个村属于贫困村,这些村庄的村情各有不同。在充分熟悉各村村情的情况下,该区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各地实际的产业,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培育出砀山村1000亩稻田虾养殖、面铺村400亩稻田养鸭、划船村200亩莲花养鱼等一大批村级主导产业,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同时,充分利用了村里的闲置资源,把产业“扎”在家门口,实现人不出村、村口脱贫。新塘村“新塘花海”是大祥区的一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16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到处都是茅草。当年2月,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本村村民夏雄鹰看到村里荒芜了的土地,果断在村里流转土地320余亩,栽种格桑花、百日菊、柳叶马鞭草等22种观赏性花卉,把村里的闲置土地建设成为田园综合体,成功打造成以花卉为主题,极限滑草、龙虾垂钓、烧烤等游乐项目协同发展的花海旅游区。繁花似锦,楼亭水榭,“新塘花海”成为市民赏花休闲的胜地。乡村旅游,一头连着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一头连着农村居民脱贫致富。新塘花海扶贫基地自开园以来,已吸引了10余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子贫困户脱贫致富。

新塘村11组的夏兵财,父母体弱多病,子女都有残疾。产业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在花海基地务工摆脱戴了数十年的贫困户帽子。他感慨地说,自从村里有了花海基地这个特色产业,村民不仅能够到基地打工挣钱,而且养殖的鸡、鸭、鱼、羊,种植的农作物也不愁销路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村庄变美了,游客也日渐增多,“新塘花海”基地周边自然形成一个小市场,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摆摊售卖起自家农产品,村里农家乐也增加到了6家。

“现在每天都有客人来,一到周末,生意就忙不过来,还得请一些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来帮忙。”谈起“新塘花海”带来的变化,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夏桃花笑呵呵地说。

“我们花海基地现在是300亩,计划几年后将花海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将增加就业岗位500人左右,帮助更多的贫困村民就业。”新塘花海公司董事长夏雄鹰说道。目前,“新塘花海”长期聘请80多名村民务工,其中22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

因势利导壮产业

大祥区各乡镇街道传统产业众多,该区积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切实措施,帮助各村做大传统产业,实现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10月25日,蔡锷乡山东村“映霜红桃”桃园基地里人声喧哗,笑语不断。村民刘同生和其他十几名村民正在基地里给果树剪枝和保暖施肥,为桃树过冬做好准备。今年64岁的刘同生以前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主,从2016年开始,邵阳市林立农业综合开发公司长期聘请他在桃园里培育桃树,每月支付他近2000元工资,刘同生因此一举脱贫摘帽。

山东村是省级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贫困人口373人,占全村总人口近五分之一。该村地处偏远,群山起伏,但土壤多以红沙、黄沙为主,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桃树和油茶等传统种植产业。2016年,在该区有关部门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邵阳市林立农业综合开发公司顺势而为,对山东村流转荒山林地进行标准化改良,引进山东省晚熟桃树品种“映霜红桃”,开发建设200亩桃树栽培示范园,常年聘用村里60多名贫困户在桃园工作,每年支付贫困户劳务工资达60余万元。

因人而异择产业

贫困户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有的是家庭重大变故等。该区根据贫困户的自身条件和家庭情况,因人而异,因户施策,让每户贫困户有产业、有帮扶、有钱赚。

姚珍明是板桥乡立新村的精准扶贫户,他和老伴都已年过七旬,而且姚珍明双目失明,老伴身患肿瘤,儿子患严重肺病,多次住院治疗,由于一家人劳动能力弱,家徒四壁,穷困潦倒。乡政府和区工商联扶贫工作队根据姚珍明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条件,量身打造,制订帮扶计划。扶贫工作队了解到,姚珍明对养鸡、养鸭和养羊特别熟悉,决定帮助他搞养殖业,尽快实现创业梦想。为此,扶贫工作队免费送给他2只羊仔、50只鸭苗、30只鸡苗,还请来技术员上门指导,并承诺实行年底包销。

“靠着养殖这些鸡鸭羊,我现在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多亏政府帮扶啊!”姚珍明开心地说。(胡晓建 谢维波)

关键词:邵阳市大祥区:找准“富路子” 摘掉“穷帽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