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融入乡村社会是返乡创业的必修课
湖南一位90后创业者在长沙从事水产养殖,已经小有成就。前年,他与老家邵阳市洞口县一个养殖户开始合作养殖基围虾,没想到他们的虾塘在两年内遭到村民哄抢上十次,已损失几十万元。甚至有村干部家属参与其中,虾塘工作人员劝阻时,还与村民发生了冲突。
被乡亲“欺负”、物资遭哄抢,是很多返乡创业者共有的经历。这些烦心事,其实都与当事人没能融合当地社会有关。返乡创业的“乡”,不仅是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乡村,更是乡村社会的具体人和社会关系。处理不好这些,将给返乡创业带来额外成本。
哄抢财物,理应受到依法严惩。不过,单单靠严惩多半也难以保障“外人”在当地立足。其实,返乡创业能否被乡村社会接纳,关键在于能否把村民变成“自己人”。如果村民意识到创业项目和自己或亲戚朋友利益相关,哄抢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在乡村社会发展出类似“自己人”的社会关系,其实并不难。毕竟,村民并非全都是爱占小便宜者。记者在山东某县采访时,一位返乡种茶的青年说,最初总有周边的村民来偷采茶叶,后来他才弄清楚,是因为自己承包了土地却不请当地人来茶园务工,有村民觉得他“不讲规矩”,想通过偷采茶叶教训这个“外人”。后来,他雇了一批当地人务工,还请在该村有威望的熟人代为管理茶园,偷采问题迎刃而解。
要解决类似的矛盾,也可以从政府部门的精准扶贫项目中找经验。不难发现,那些成功的精准扶贫项目,在执行时大多都会依靠当地人,同时建立起各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普通村民和致富带头人都能参与其中并得到实惠,自然不会从项目中“薅羊毛”、搞破坏。
从媒体报道看,与乡村社会沟通不畅的问题,经常发生在下乡的外来项目上。原因无他,这些“外人”对乡村社会更陌生。而那位返乡创业的90后,并非“外人”,本该更熟悉乡村中的社会关系,却也“翻了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从乡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正在对乡村越来越陌生。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中央和各地都出台了鼓励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返乡创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重要抓手。能否融入乡村社会,已成为返乡创业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那些对乡村社会仍比较陌生的创业者来说,学会如何与乡村社会打交道,是必须补的一课。(本报评论员张典标)
关键词:融入乡村社会是返乡创业的必修课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