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头条 头条
跨越90载的红色传承 从“农讲所”到“新时代讲习所”
新华社南宁11月12日电(记者刘伟、向志强、陈露缘)“快乐事业,莫如革命。快乐事业,莫如扶贫。今天我们就是要继承‘拔哥’等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加快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在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韦拔群的家乡广西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的“新时代讲习所”,驻村第一书记梁贤欢正在给村民讲课。
8公里外的拉甲山山腰上,高40多米、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身着红军装参观,或在讲台上合唱革命歌曲,感受昔日的革命激情。岩内整齐摆放着数十张木制桌凳,正前方陈设着昔日的讲台和教员宿舍。“快乐事业 莫如革命”这幅韦拔群拟写的对联就挂在教员宿舍门口。
今年是百色起义90周年。记者近日在革命老区东兰采访了解到,从昔日“农讲所”,到今天的“新时代讲习所”,90载变迁,红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发扬、生生不息。
百色起义之前,农民运动的烽火已在左右江地区点燃。1925年,我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之一的韦拔群在列宁岩创办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
记者从列宁岩内的历史展览看到,当时“农讲所”不但学习政治理论,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学员既能宣传组织群众,又能领导武装斗争。讲习所共办了3届,培养了600名农运骨干,他们成了百色起义的星星之火。
“列宁岩成立讲习所,右江青年来报名……”当了10多年村干部的东里村村支书陈永祥随口就能唱出好几首与“拔哥”有关的山歌民谣。
在东里村,有韦拔群故居、韦拔群家族墓园、革命陈列馆等纪念场所,还有以其名字命名的拔群小学。“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述‘拔哥’的故事,他为了革命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陈永祥说,革命先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当地人艰苦奋斗、奋勇争先。
新中国成立初的东里村贫穷落后。改革开放打开了东里村通往外界的大门,不少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做生意脱贫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东里村成为广西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近两年来,村里大力发展良种葡萄、柚子等特色产业,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38岁的陈艳芳此前在外务工,为照顾家庭,2014年她回到村里的幼儿园工作。现在,幼儿园放假的时候,她又到村里的葡萄种植基地打工,一天能有80元到100元的收入。
家乡的变化让陈艳芳深受鼓舞。她积极参加“新时代讲习所”学习,并于2017年入党。
在建好“新时代讲习所”的同时,东兰县还通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举办纪念活动等弘扬红色基因,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通过发展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牢记初心使命,激励干部群众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凝聚成团结奋斗谋发展的强大动力。”东兰县委书记黄贤昌表示,近年来,东兰脱贫攻坚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贫困发生率降至9.27%,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今年有望整县脱贫摘帽。
关键词:跨越90载的红色传承 从“农讲所”到“新时代讲习所”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