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漫山尽是“金果子”,“丰收图”里话脱贫
新华社南宁11月17日电(记者刘伟、屈辰、郭轶凡)剪蜜桔、分拣果、收蔬菜、喂鸵鸟、运木料……初冬时节,地处南疆的广西鹿寨县广大农村一派火热生产场面,一幅幅大地“丰收图”不时映入眼帘。
11月,平山镇的蜜桔迎来丰收时节。登上蜜桔产业示范区的山头远眺,几千亩金灿灿的果树分布在连绵起伏的绿水青山间,场面蔚为壮观。“这里没种柑桔前是荒地,周围贫困户居多。”鹿寨县有团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有团说,如今荒山变果园,果树成为贫困户的“摇钱树”。
被串串硕果“压弯了腰”的枝条下,头戴草帽、手拿剪刀的韦世琼正麻利地采摘“金果子”。不一会儿,她面前的塑料筐便装得满满当当。
2015年,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贫困户韦世琼承包了村里18亩地种植橙子和蜜桔。靠着种植水果,韦世琼家去年脱了贫。“现在忙完自家的活,就来合作社打工,一天还能挣上百块钱。”
有满山柑桔,就不缺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平山农民选择回乡发展,仅去年返乡人数就超过1000人。六亮村村民吴菊艳正在一家果厂分拣蜜桔,“我来这里务工四五年了,一天能挣100多块钱,中午还管饭。”平山镇镇长黄雪勇说,全镇400多位贫困户在镇里40多家果厂从事分拣工作。
鹿寨县副县长韦鸿英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优果工程”,水果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2019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32万亩,预计产量30万吨。
“现在柑桔打出品牌了,各地收购商都来收。”拥有家庭农场的下龙兴村村民廖秋告诉记者,今年预计有近20万斤的收成,能挣30多万元。如今,他不仅靠种植柑桔脱了贫,还在柑桔地里开起农家乐。
沿着平山镇的乡村道路行驶,绿油油的大肉芥菜长势旺盛。而一年前,这片土地还是“种啥啥不成”的荒地。
“这块地原来种过甘蔗,但一到雨季,地下水涌上来,全都淹掉了,基本没啥收成。”黄雪勇说,依靠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镇里得到了修缮资金,平整了土地,硬化了田间道路,修建了灌溉设施和排水道。
记者来到平山镇石龙村禾道屯“旱改水”项目时,正看见几位村民忙活着打理菜园。如今旱地改造成水田后,每年可种两季水稻,秋季收割后还可种芥菜。
原本的旱地和撂荒地改造成良田,摇身一变成为农民的“土地银行”。
“今年9月,种植大户种了200亩的大肉芥菜,平均一天请30个村民务工。”黄雪勇说,种植大户优先请贫困户来田里做工,“仅这里就有十几位贫困户,每人每天务工收入130元。”
鹿寨县委办主任张建华说,今年全县有8个土地增减挂项目正在施工,实施规模3200多亩,预计复垦耕地1000多亩。其中有23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因此受益。
行驶在鹿寨乡村,道路两旁满目葱郁。鹿寨森林覆盖率近70%,经济林面积约340万亩。当地建起林业科技产业园,带动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在林业科技产业园内的柳州市鸿联木业有限公司,来自拉沟乡的郭桂学正在车间忙活。郭桂学曾经是一个贫困户,一直在外乡打工。“我回到家乡,在这里上班,不到3年就有10多万元收入,比在外地收入还多,关键还能顾家。”
鹿寨县扶贫开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陈盼说,林业科技产业园1300多名就业人员中有65名贫困群众,每人每月平均能挣到3500元左右。
在石门村鸵鸟养殖基地,几个月大的鸵鸟来回穿梭,不时探出脑袋乞食。原本在广州开服装厂的覃田明返乡创业养起了鸵鸟,将以往村民丢弃的桑枝捡来喂鸵鸟。“养殖场有200多只鸵鸟,我负责建基地,为村民提供技术、种苗,并统一销售鸵鸟,让村民保底一只挣一千。”覃田明一边给鸵鸟喂食,一边聊天。
鹿寨县委书记何世恰介绍,县委、县政府用活惠民政策,围绕“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目标,重点打造脱贫产业。2016年至2018年,全县共有19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贫困人口从27587人降至14000多人,贫困户从7722户降至4200多户。
关键词:漫山尽是“金果子”,“丰收图”里话脱贫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