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井冈山: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江西,著名革命老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1927年,革命圣火在井冈山点燃,星星之火,从此燎原。2017年,率先脱贫在井冈山实现,决战决胜,步履铿锵。从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进行革命战争,到为了新时代的梦想而推进脱贫攻坚,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战场,不变的初心、不变的使命。
赣鄱儿女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情厚爱,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提升老区人民福祉,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江西这片曾经书写了中国革命光荣与梦想、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的红土地,在脱贫攻坚的新征程中,正书写着新的荣光。
承载了党中央的殷殷深情
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江西任务十分艰巨。全省有54个原中央苏区县、17个罗霄山片区县、25个国定贫困县,特别是有2900个贫困村和269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截至2013年末,全省还有346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9.21%。
江西这片红土地的脱贫攻坚,始终凝聚着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厚望。
早在2012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赣南这片红土地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政策。真金白银的投入,推动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意味着赣南乃至全省获得了宝贵的两年多时间,提前打下了脱贫的坚实基础。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嘱托: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2016年2月2日,南方的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时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特别强调,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再加把劲,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江西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强音,奋力向贫困作最后宣战。
迈出了奔小康的铿锵步伐
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江西建立起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直接抓、部门行业合力扶、扶贫单位倾心帮、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包的攻坚格局,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负其责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坚持精准方略,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总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精心谋划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收获更多幸福感。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中,我省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补短板和促长效同步推进的新路子,探索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产业扶贫“换穷业”。按照“五个一”模式,建立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产业扶贫合作机制,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教育扶贫“断穷根”。在全国首创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全省1531个乡镇(街道)、7583所义务教育学校签订了责任状,狠抓教育扶贫、精准资助。
精神扶贫“添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探索建立“增收激励法”“积分换物品爱心超市”,加强道德建设,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反贫困斗争中,全省上下尽锐出战、越战越勇,朝着在全面打赢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战上作示范的目标,不断冲刺。
书写了战贫困的历史篇章
冬日的暖阳照射在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后山“烈士林”,由17位烈士长征出发前夕亲手栽下的17棵“信念树”苍翠挺拔。八旬老人华崇祁来到父亲栽下的“信念树”前,深深鞠了一躬:“您和先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啦!”
2018年7月,华屋村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年人均纯收入由2230元增长到1.13万元,大棚水果蔬菜、红色旅游、农产品加工蓬勃兴起。
2017年2月26日,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经严格评估,2016年井冈山综合测算贫困发生率为1.6%,低于2%的贫困县退出标准,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井冈山人民以这样的成绩告慰历史、告慰先烈。
赣鄱大地上,上千个贫困村庄正经历着华屋村式的华丽转身,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活正像井冈山人民一样发生着质的变化。截至2018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50.9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8%,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贫困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全省脱贫实效和质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为了确保脱真贫、真脱贫,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现有政策措施稳定连续,扶贫投入和工作力度不减,已脱贫摘帽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有关扶持政策不变。同时,注重增强后续动力,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进乡土人才,培养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穿越承载荣光和热血的时空,在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征途上,江西这片红土圣地上的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我们相信,消除贫困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必将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实现!
关键词: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