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发明大王”贺晓忠的科技扶贫梦
新华社南昌12月17日电题:“发明大王”贺晓忠的科技扶贫梦
新华社记者范帆
在江西省永新县花汀村的油菜地田埂上,山木子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晓忠正在熟练地操作手柄,遥控一台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
贺晓忠深切感受到科技给自己事业带来的“赋能”。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贺晓忠放弃福建一家企业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江西永新县龙田乡,流转2000多亩土地发展水稻、油茶、油菜、白莲等农作物种植和加工。
“用无人机打药,不到五分钟一亩地就打完了,不仅高效,还节约成本。”贺晓忠告诉记者,自己是县里较早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农民,因为当时经验不足,他每天闲下来就在房间里摸索,在电脑上模拟飞行,操作熟练后才开始在户外飞大型的无人机。
回想起之前在户外试飞时的场景,贺晓忠笑着告诉记者,田里交错的电线、路边伸出的树枝都曾让无人机“事故”频发。如今,经验丰富的贺晓忠不但能够娴熟地操作无人机在田野上自由盘旋,连维修技术也轻车熟路。
不仅是一名无人机“飞手”,平日里喜欢琢磨农业机械设备的贺晓忠,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发明大王”。市面上购置的旋耕机使用起来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贺晓忠便开始自己动手改装,加固加厚犁耙、加上旋转刀和开沟刀、加装平衡装置……贺晓忠总是乐此不疲。这两年来,他陆续完成了多项农用机具的改装和发明创造,还申请了10项专利。
作为回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贺晓忠也不忘借助科技“授人以渔”,他带着乡亲们用科技手段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今年48岁的贺小田是龙田乡龙西村的贫困户。在贺小田对未来生活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政府将他介绍到贺晓忠的公司里打零工,贺晓忠手把手地教他操作无人机。有了一门技术傍身,便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贺小田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还成为公司里的业务骨干。
贺晓忠告诉记者,他的公司采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2018年发放的劳务费达28万余元,分红10万余元。同时,公司还以统一收购等方式带动周边非贫困户参与种植白莲,每户每年每亩可获得利润6000余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我的梦想是在创业过程中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这才算是对家乡养育之情的一种回报。”贺晓忠说。
编辑:曾珂
关键词:“发明大王”贺晓忠的科技扶贫梦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