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乡亲们的好日子是我最大心愿
新华社哈尔滨1月1日电(徐凯鑫、唐铁富、杨思琪)午后的阳光洒在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上,北红村村部里热闹非凡。
“7000多块钱,咋这么多!”75岁的贫困户李进山拿着建档立卡户工资表,格外激动。
北红村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是我国最北村庄。每年,这里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开启“找北之旅”,家庭旅馆、超市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何保持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成为当地发展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暑期、寒假适逢农闲,我们就号召村民出工。”驻村工作队队员陈赓说,工作内容丰富多样,有打扫街道卫生、收拾垃圾、拔草割草等。响应村里号召,李进山只要有空就出工。每天上午8点到11点,他们准时上岗。很快,村里环境变好了,贫困户也找到了致富门路。
“我岁数大了,耳朵不好使,老伴儿也患有脑梗,都干不了重体力活,但是扫地、收拾卫生都不在话下。”李进山说,以前想打工但村里没产业,现在吃上“旅游饭”,出工一次挣105元,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不寒碜”。
“大家排队站好,挨个来签字、按手印。”领工资现场,北红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广新张罗着。话音未落,村民们一边排好队,一边探着头想看自己的工资数。
周广新说,全村贫困户有49户,今年村集体从收入中拿出20万元,按照出工天数给贫困户分红,最多的达到11000多元。“扶贫要与扶志相结合,等、靠、要不是长久之计,鼓励群众自己努力,才能更快、更好地脱贫致富。”
如今,村居环境变好了,百姓生活更甜了。全村146户村民中,已有70多户村民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家庭旅馆。今年,村里又增设了俄式简餐、酒吧、洗衣房等项目。“人人有事干、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钱赚”,北红村找到了一条脱贫新路。
在祖国大陆最东端,“东极”抚远,旅游产业同样火爆。
以往,当地村民靠捕鱼、卖鱼为生。作为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第一书记,刘桂玲倡导村民“洗脚上岸”,从“粗经营”转为依托渔业发展观光旅游式“细经营”。
村民王世龙的母亲于美霞多年患有精神疾病。王世龙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家照顾母亲。驻村四年多以来,刘桂玲经常入户走访。“刘姨一得空就来陪我妈聊天,我妈病情明显好转,我也可以安心去打工。”
在刘桂玲的帮助下,王世龙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帮渔民直播冬捕,一天能挣300元,一个月收入近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如今,村里已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开设渔家乐餐厅和民宿,依托渔业发展旅游产业。刘桂玲说,村民还组建了赫哲族群众文艺表演队、鱼皮技艺专业合作社,他们表演的“伊玛堪”歌舞走进了国家级殿堂,制作的鱼皮画、鱼骨制品也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各国友人。赫哲族村群众年人均收入也由过去的几千元增长至上万元。
“我就是想让老百姓有钱赚,每天都乐乐呵呵的。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是我最大的心愿。”刘桂玲说。(参与采写:齐泓鑫、姜贺轩、谢剑飞、孙晓宇)
关键词:乡亲们的好日子是我最大心愿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