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头条 头条
树起一座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产业“靠山”
——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帮扶敖汉旗纪实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这个内蒙古贫困人口最多的旗县,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传来了好消息。
“研究中国的历史,首先就要了解中国北方的历史,而要了解中国北方的历史,就要到敖汉旗去看一看。因为敖汉旗从距今一万年到距今两千五百年都有人类繁衍生息,没有断层、没有缺环。”中国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曾这样评价敖汉旗的历史。这里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经过人工栽培的炭化粟、黍的籽粒遗迹,以及同一时期人类与有驯化痕迹的野猪合葬的居室墓遗址,印证了自新石器时代起,敖汉地区就有先民从事农业活动,曾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全球500佳环境奖”“横跨亚欧大陆旱作农业的起源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中间地带”,这些标签展示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也暗示着制约敖汉旗发展的重要因素——气候干旱,产业单一,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2013年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对口帮扶敖汉旗,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785.3万元,协调引进各类项目投资近20.5亿元,直接受益群众5万多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敖汉旗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6%降至0.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38500多人降至目前的3626人。经过6年多的持续帮扶,敖汉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产业扶贫效果显著,民生改善取得新成就,2019年顺利完成自治区第三方脱贫评估工作。
要治敖汉旗的“穷”,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定点扶贫单位与水利部门积极协调,为敖汉旗争取了多项重大水利建设工程,直接投资或引入投资,修建了大量饮水井和农业机电井,解决了敖汉旗南部5个乡镇86个自然村、25.85万人的饮水安全及农业、工业用水问题,与西部三乡镇饮水工程、北部五乡镇饮水工程一道,为敖汉旗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记者走访的扎赛营子村贫困户高元树家,他对记者说,“过去靠天吃饭,稍一干旱就要倒霉”,他就是因为几年前的旱情和女儿外出上学成了贫困户,“这几年水井和引水工程都到位了,用上了水浇地,现在每年种地就能稳定保证收入一万多元”。
有了水,敖汉旗惠隆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扩大发展的基础,走起了高端路线,合作社认证了有机谷子基地15000亩,绿色杂粮基地30000亩,出产的小米、杂粮成功进入北上广市场,带动入社村民每户每年增加纯收入2000至2500元。合作社理事长王国军对记者说,“有了水,我们不再为天发愁。中央和国家机关还协调修建了三条公路,打通了敖汉旗的南北大通道。现在市场变化快,便捷的运输让敖汉的小米能更快地跟上市场的脚步”。
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到敖汉旗督导脱贫攻坚。中央和国家机关挂职敖汉旗委副书记李高对记者说:“敖汉旗经济基础薄弱,必须为农民树起一座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产业‘靠山’,唯有植产兴业,才能让农民不至于在市场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定点扶贫单位驻敖汉旗扎赛营子村第一书记徐响对记者介绍,“四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先后投资建成了肉羊品种改良站、农机合作社等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2020年还将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饲草储存库,循环农业链条逐步形成。这些项目多数都是通过资产收益的方式带动增收的,在全村脱贫摘帽之前,仅享受分红一项,贫困户每人每年就能增加收入1100多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能在这些产业中谋得一份营生。”
在定点扶贫单位的帮扶带动下,这个贫困村的两委班子也更有干劲,村书记徐占军正谋划着通过建设养殖小区将乡亲们带上致富的道路。
(本报记者 李曾骙)
关键词:树起一座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产业“靠山”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