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小李书记来到咱马户屯村
东北深冬,一场大雪过后,天气放晴。日前,记者来到辽宁省新民市兴隆堡镇马户屯村,道路上的积雪已被打扫干净,村民正在打扫房屋,劈柴、喂鸡、喂牛……家家户户洋溢着喜迎新春的热闹景象。
36岁的马户屯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伟是沈阳市中医院宣传科科长兼团委书记。2018年3月,沈阳市卫健委召开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动员大会,李伟向单位提交了驻村申请。
入村第一个月,李伟泡在村里,走街串巷,进地头坐炕头,对家家户户“门儿清”,老百姓对这个“小李书记”近乎起来。
小李书记把马户屯村的一段沙土路列为首要解决的问题。长度为1.8公里的大马线公路坑洼不平,走在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了村民出行的难题。李伟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把村内公路铺设成柏油路。
作为医务工作者,李伟发现,很多村民生病后常常小病扛、大病拖,有的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村里有两名刚满50岁的村民就因病瘫痪在家,不能干活还需要专人护理。
怎样才能让村民守住健康?李伟协调沈阳市多家医疗机构,组织专家启动“送医送健康,温暖进乡村”惠民活动,每月的第一个周六进村办讲座、义诊,村民从此有了送上门的“健康管家”,来自沈阳各大医院的40余名专家成为马户屯的“村医”。
目前,沈阳市有8家医疗机构、新民市1家医疗机构,进村入户,发放健康科普手册20余种、近万册;发放两万余元的急救用品,发放1万余元的常备药品,村民家有了“小药箱”。
村民的健康意识慢慢提高,患高血压的村民做饭开始少放盐了,有高血糖症状的村民知道少吃糖了,村民生病了不再拖延,知道拨打“书记热线”。
小李书记拿手的还不止这些,他开始“跨界”干农家活、琢磨农家事。
村民老马用半辈子积蓄办了一个养鸡场,电路设计却一直未能通过审批。预订的鸡雏准备进场,数九隆冬,如果没电,上万只鸡雏来了就得“全军覆没”。
老马心急火燎地找到李伟求助。
李伟打了多个电话,终于请来专家现场指导施工设计,并开车带他们去相关部门办手续。两天时间内,养鸡场完成了供电设计,以及施工、审批的整套手续。
村里打井灌溉的清水大米、林间散养的香鸡,还有硒鸡蛋,都被李伟视为马户屯叫得响的品牌。可让他苦恼的是,“省内盘锦大米有名气,省外五常大米领风骚,我们的大米品牌做不到这些大品牌的知名度,该怎么办?”李伟探索性提出“蟹稻共养”模式,带着村民蹲在田间地头研究、琢磨起来。
一只只小螃蟹成为良心稻米的“代言人”。为便于推广,李伟带领村两委策划构建了“互联网+乡村”模式,有爱心企业捐建了价值20万元的网络信息展示平台。
从特色农产品到产业情况,从村规民约到风土人情,村里的新鲜趣事出现在网上,这促成了马户屯村“蟹稻共养”模式的实施,改变了马户屯村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
马户屯品牌开始“赶场子”了:2018年8月,马户屯大米走进沈阳市食品博览会;9月,马户屯大米和绿皮鸡蛋走入沈阳第十八届沈阳国际农博会;12月,纳米硒鸡蛋等农产品走入沈阳食品节大型团购展销会……
“马户屯牌”成为不少沈阳人熟悉的标签,“马户屯”牌鸡蛋累计销售约2.8万斤,大米销售6.8万斤。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小李你真行,让咱村活起来了,洋气起来了。”
“只要大家的眼界宽了,视野广了,马户屯村的好日子也就不远了。”李伟说。
驻村近两年,李伟成为了群众口口相传的有作为、敢担当的“小李书记”。有时周末李伟也不能和家人团聚,因为村里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要回来。“我的心在马户屯,我知道乡亲们在等我。”李伟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小李书记来到咱马户屯村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