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一切都得想在前,赶在前!”

——记北京西站综合车间党支部书记韩辉

2020年03月14日 14:22 | 作者:李溢春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付振强 通讯员 李溢春 )作为北京地区客流最大集散地,北京西站最高峰日进出站旅客高达45万人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打响,守护好进出首都的重要门户,让韩辉明显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楼上楼下10处进站关口、地面地下6处出站通道、进出站检票、验票闸机55台、安检查危仪30部、南来北往每天巡视检查刷步两万多……今年春运,随着电子客票广泛使用,国铁、地铁安检互认等新举措出台,北京西站将进出站和安检查危工作从原有的客运部门剥离出来划归综合车间管理,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韩辉担任综合车间党支部书记。

1000

正在检查巡视的韩辉。(北京铁路局供图  摄影 袁旭冉)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旅客列车的调整和停运,退票旅客的成倍增加、紧急安装调试进出站体温测试仪器、完善优化进出站通道、加强疫情宣传广播、核实重点区域旅客身份信息等等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都向他负责的“出行第一道关、到达最后一道闸”铺天盖地而来。

最初的一周时间,作为全车间的“主心骨”,他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白天忙旅客退票改签的事,晚上完善安装调试设备、进行人员培训,稍有点时间还要对各个岗点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复验,对制定的工作规范和作业流程走访工作人员与旅客,进行不断完善和补强,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在车站巡查。

“一切都在学中干、干中学,这事谁也没遇到过,我不冲在前头,工友们更没底!”韩辉说。

韩辉在北京西站工作多年,调换的新岗位,增加了新的作业内容,更专业、更具体了。“只要把新设备调试好、工作人员安排好,可以说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进出站设备的升级改造不仅增加了旅客出行体验还减轻了车站人员工作劳动强度。尽管如此,从第一天上岗开始,他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

作为最前沿的指挥官每天都要接触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各种突发情况需要他第一时间解决协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坚守自己的阵地,守好车站的门、把好首都的关,与家人见面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少,视频、微信就成了相互问候的最佳选择。

1000风格更好

孩子写给韩辉的日记。


2个月的坚守,韩辉最大的欣慰除了好消息不断传来,武汉方舱医院已经开始清零、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复产,还有不见面的孩子让他感觉突然长大了。说话间,他发来孩子一个月前日记的图片。“早点回家”是对孩子的承诺,他坚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提前制定好的预案”

随着新冠肺炎抗疫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多地下调应对级别返程复工人员增加,北京西站作为地铁、市郊铁路、普速、高铁以及连接大兴机场站最便捷的换乘车站,火车之间换乘,飞机、地铁、铁路间转乘,国内国际旅客日渐增多,防控的重点自然从开始时期的无差别严防死守,适时调整为对重点区域、重点方向以及重点旅客外防输入的关键上来。

1000听你

韩辉和同事在检查体温测试仪。(北京铁路局供图  摄影 袁旭冉)


老问题纷纷解决,新问题接踵而至。

“我们也有‘备胎’,提前制定的预案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韩辉表示,随着疫情发展,他们也不断完善和优化着自己的应对方案,提前将工作人员小组化、同班组工作分散定置化、住宿生活分片隔离化、培训应急后备常态化,一系列举措的到位保障了突发情况下人员的不缺岗、工作的不缺位、标准落实的不空挡。针对国外返程人员可能增加的新情况,出台了“一观、二问、三确定”的“秘籍”。

一是如遇携带大件行李,并在上面贴满各种海关检验凭证的旅客,首先列为可能是境外回国人员范围,采取首问负责制最大限度减少工作人员接触范围;二是根据询问交流情况,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回国人员,特别是否为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三是专门在车间内部开辟隔离生活区,一旦确定立即上报的同时,首先对密切接触职工实行内部自动隔离观察,再通过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密切合作,确定跟进举措。工作流程环环相扣、制度措施简便易行,既最大限度保护了职工,也确保了广大旅客的安全。

截至目前,他们先后检测进出站旅客达138.4万人,发现并移交疑似和发热旅客61人,还紧急抢救了2名危重病人,为抗击疫情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一切都得想在前,赶在前,这样才能不被动”。韩辉说。(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旅客 韩辉 进出 出站 人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