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盐碱地上的脱贫致富经
新华社石家庄5月6日电 题:盐碱地上的脱贫致富经
新华社记者骆学峰
河北沧州地处渤海之滨,有大片的中低产田和盐碱地。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盐碱地上的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沧州市海兴县张常丰村,名字里的“常丰”蕴含着祖祖辈辈的希冀。虽说沿海,但这里的土地贫瘠低产,耕种一季能否丰收,完全看老天的脸色。
张常丰村面食在当地颇有名气,家家户户会做好吃的面花、窝头等,村民们种植的旱地麦不打药、不施肥,生长周期长,钾元素和植物蛋白含量高,产量虽然低但口感好。
“这在大城市可是好东西,把这些卖到城里,还愁村民富不了吗?”驻村第一书记张巍婷发现了这里的“宝”。
于是,扶贫工作组带领村民做盐碱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推出以石磨面粉、面花、面条“三面旗”和牛肉酱、辣椒酱、黑豆酱、芝麻酱“四缸酱”为主的一系列盐碱旱地特色农产品,注册了“张常丰”牌商标,搭上互联网营销快车,开通抖音号,成立村电商中心,入驻淘宝网等平台。
培养致富带头人、树立特色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把优势变成财富助力脱贫,张常丰村找到了致富的好方法。他们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让125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开通微商城,请人手把手教村里人学网上销售……
“俺家的挂面卖到了北京、吉林、云南……这可是从前不敢想的事儿,没想到咱盐碱地里的‘土坷垃’真的变成了‘金疙瘩’!”村民齐福田说。
如今,张常丰村的盐碱地还是盐碱地,通过转变加工方式和经营方式,产出的小麦化身特色农产品,身价从每公斤2元多涨到12元,张常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2000多元增长到7500元,走上一条特色“常丰路”。
“战胜盐碱滩,走上致富路”,盐碱地上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路。脱贫不是终点,盐碱地上的奋斗故事还在继续。
关键词:盐碱地上的脱贫致富经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