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农户+”打开合作共赢之门

2020年05月11日 15:10 | 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记者

涓滴成流,聚沙成塔。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较为艰巨的南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正推动广大农民从一家一户的种植、管理、销售中走出来,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道路上通过各种形式抱团发展,从而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合作社+农户”带动增收

“我们家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日子越过越好,离不开合作社的帮助。”4月27日,在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依来克村鑫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喂鸡的依来克村村民艾沙·托乎提尼亚孜告诉记者。

艾沙原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7月,村里有了存栏蛋鸡20万只、日产新鲜鸡蛋6000公斤的养殖合作社后,他和另外几名村民被吸纳到合作社就业。

温宿县审计局驻依来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迪力木拉提·木台力甫介绍,合作社不仅解决5户贫困户就业,还带动16户农户通过养殖蛋鸡增收。这些农户原来缺乏技术,单靠自己种地和打零工增收缓慢,加入合作社后抱团发展,技术、销路、收入都有了保障。

4月24日,在洛浦县杭桂镇托库孜喀拉村驴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内,村民如孜古丽·亚尔麦麦提和丈夫挤完驴奶后,动作麻利地将驴奶消毒并包装好,等待物流企业运往内地。

洛浦县通过抓产业、促就业,采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于2016年由和田禾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托管,在托库孜喀拉村成立驴繁育养殖示范基地,拓宽了农户增收途径。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650户村民参与到驴产业中。

“企业+农户”利益联结

先下订单再种植,订单式种植让农户多了一份希望,让产品多了一条销路。今年,洛浦县与多家企业合作,在各乡镇农家庭院、大田、果园订单式种植辣椒、豇豆、花椒、糯玉米、南瓜等经济作物。

洛浦县一家蔬菜产销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农户找不到销路就找企业,企业给他们联系客户,种出的果蔬部分由企业收购,部分存储在保鲜库,农户自行销售。去年,该企业帮农户销售果蔬5000吨,企业和农户实现双赢。

订单式种植和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有效补齐了洛浦菜农从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短板,为蔬菜种植注入了活力。菜农与企业抱团发展后,主动种植蔬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洛浦县蔬菜种植规模连年扩大,已成为不少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

“我家耕地少,自从家门口有了企业后,我来到这里上班,现在每月有稳定的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到家庭。”4月25日,在喀什市英吾斯坦乡墩艾日克村的卫生用品生产车间内,村民麦尔耶姆姑丽·亚森说。

依托扶贫企业,墩艾日克村探索出“户企双赢、利益联结”的脱贫机制,有效巩固了全村的脱贫成果。今年,喀什市加大各乡镇企业的专项资金帮扶力度,积极发挥好企业对贫困户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从中受益。

“农户+农户”携手前进

“这两年,我在村里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的帮助下种上了马铃薯等大棚蔬菜,经济效益比原来种小麦、玉米要高很多,而且一年可收获好几次。”4月27日,喀什市英吾斯坦乡阿瓦提艾日克村村民吾孜别克·阿西木说。

到吾孜别克家蔬菜大棚里指导次数最多的,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艾斯克尔·吾守尔。艾斯克尔说,他和村里几名种田能手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较早,在村“两委”的引导和帮助下,村民之间互相帮助,抱团发展,参与到设施农业发展中的村民越来越多,全村的蔬菜大棚现在达到了200座。

4月26日,在拜城县克孜尔乡拜格其买里斯村葡萄种植基地,吐尼沙古丽·艾买尔熟练地给长出嫩芽的葡萄藤做绑扎固定。本村和周边村也有人在此干活,不时有说笑声回荡在葡萄园。

去年,拜格其买里斯村组织像吐尼沙古丽这样的家庭妇女到家门口的葡萄种植基地干活,每天有固定的务工收入,让她们干劲十足。今年,为了让更多农户实现就业增收,村里组建起田间服务队,到葡萄种植基地劳务创收,大家在互相交流、互帮互助中有了稳定收入,还学到了葡萄种植管理技术。

(记者张治立,参与记者韩沁言、拍热扎提·阿不都、阿克苏记者站刘红文)

关键词:“农户+”打开合作共赢之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