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再访贵州极贫乡镇看“四变”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的高山深谷中,坐落着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郊纳镇。2019年9月,记者曾到这个位列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山区采访,9月19日新华社通稿播发《用汗水和生命捍卫脱贫攻坚使命,值得!——夜访贵州极贫乡镇》。最近,记者重访此镇,了解最新进展。
一“变”:基层干部越战越“勇”
郊纳镇办公楼气氛“冷清”,一楼“服务厅”里,只有3人留守值班。郊纳镇民政办专干李永波告诉记者,镇干部绝大部分都下沉到村开展帮扶了。贵州从4月1日开始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要求6月底实现所有剩余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未出列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未摘帽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穿行各村,随时可见系着“脱贫攻坚服务队”红袖章的驻村干部在火热工作。冗岩村农村危房改造现场,记者见到了望谟县委常委、郊纳镇党委书记刘桢。去年9月记者来访时,正逢带病坚持工作的他被同事“举报”,县委书记强行安排后到医院治疗。不久,他就返回工作岗位。
他告诉记者,对完成今年脱贫攻坚目标,全镇干部虽然深感压力,但信心十足。能够在脱贫攻坚一线打拼,是自己的“幸运”。2016年来郊纳镇任职之前,他在州机关工作。“脱贫攻坚磨炼了我的才干,也让我体会农民群众的疾苦。”
二“变”:贫困发生率越来越“低”
再到郊纳镇,全镇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从2018年底的16.01%下降到如今的1.24%。全镇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鸭龙村的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全镇海拔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高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底的28.69%降到了1.97%。脱贫攻坚带动了山乡基础设施发展,所有的农户都从中受益。
记者去年到高寨村,除了村主道外,村民小组内部的路很多是泥巴路。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很多农户家门口,路上还可见排污井盖,村里的污水开始收集净化。“我们目前有水泥硬化通村路1条10.6公里,通组路7条27公里,产业路3条5公里,入户路正在实施。”驻高寨村的脱贫攻坚指挥长纪承浒语气中含着自豪,“村庄越来越美了,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
三“变”:干群关系越来越“近”
“感谢脱贫攻坚好政策,帮我家圆了住房梦。”冗岩村27岁的农民蒋小军和妻子正在实施危房改造。前些年,他们一家带着孩子和母亲、继父还有三兄弟,总共10口人挤在一栋小木房里,转身都困难。今年,他们一家被列入危房改造对象,他立即动手新建一层新房,总共要花6万多元,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3.5万元。能够住上新房,两口子都喜出望外,感到人生更有奋斗的动力。
记者再次见到了镇扶贫工作站干部刘胜珍。正月初五上班后,他一直没有回过家。对于自己对口联系已经脱贫的6户及未脱贫的2户贫困户,他每个月会和他们联系两三次,要么上门走访,要么电话微信联系。“刚开始去他们家,有些人话都不愿和你说。政府帮他们解决问题,医保啊住房啊,他们自然就亲近你了。”
四“变”:茶产业发展越来越“猛”
郊纳镇路边的山岭上,不时可以见到在采摘茶叶的女工,记者与她们交流时,她们对能够就近务工赚钱很满意。全镇共有劳动力1万余人,2019年70%在外务工。其他在家务农、务工者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茶产业。去年记者来时,只有部分村庄有茶园,重访时,已经村村有茶园。
这个镇虽然地处深山,但出产国内稀有的紫茶“八步茶”;山岭土层多乱石,发展其他产业不合适,却特别适合种茶。因地制宜,全镇的茶产业逐渐发展壮大,2017年12月至今,从茶产业中获得土地流转、务工等收入的农户,已覆盖全镇总人口的65.0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覆盖。镇内规划建设的茶叶加工厂已进入方案评审阶段,当地正在与福建知名茶企深入洽谈合作。
(记者段羡菊、王新明、杨欣)
新华社贵阳5月13日电
关键词:再访贵州极贫乡镇看“四变”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