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脱贫者说 脱贫者说
袁科:脱贫不掉队 养牛奔小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通讯员 张凡
干净整齐的院落,宽敞明亮的房屋,整洁干净的牛舍,十几头牛在圈舍里安然吃草……近日,走进镇原县武沟乡张岘村脱贫示范户袁科家里,一幅安静祥和的田园景象。
一位腿脚有些不便、手指有残缺的中年男子打扫着崭新的牛舍。“旧牛棚不行了,天津静海区扶贫项目补助1万元,帮我新建了宽敞的牛棚,我这11头‘宝贝牛’就搬进‘新家’了。”他亲热地抚摸着一头小牛犊说。
今年58岁的袁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忆以前的日子,他说:“我在铡草的时候不小心切断了三根手指;一次车祸,右腿又受了伤,现在也没有好利索。干不了重活,也没法外出打工。老婆身体也不好,两个儿子上高中,靠十几亩薄地的收入,生活负担很重……”身体有残疾的他,把苦藏在心里,一年到头在地里劳作,辛辛苦苦地操持,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2013年,村“两委”班子干部及时将他家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经常到他家帮扶慰问,帮助他制定脱贫计划,寻找致富路子。“人穷志不能穷,自己要努力,学习致富技能,大家才能把我扶得起来。”袁科说。经过帮扶干部的牵线搭桥、政府为他提供扶贫贷款、理清他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增强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
2016年,袁科用政府帮扶的产业到户奖补资金两万元买了两头牛,育肥后卖了钱,又买了两头母牛,“就这样从大牛到小牛已养了11头,卖的钱也越来越多,每年养牛收入也从1万多元到四五万元。”袁科说到这里很开心地笑了。
幸福是奋斗拼搏出来的。几年来,袁科为养牛脱贫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每天早晨,他六点多就起床为牛饮水、添草,一天好几趟,有时候腿脚不舒服,他就贴点膏药,或者叫上妻子来帮忙。“养牛说起来简单,其实要特别细心,要调配好饲料,及时喂养,多观察它们,有异常情况及早发现,确保不能生病。”袁科利用农闲时间在网上学习养殖知识和技术,还参加政府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活动,一心一意照顾好他的“牛宝贝”。
2019年,袁科家稳稳当当地脱贫摘帽,被村里评选为“脱贫示范户”。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和政府危房改造补助,盖起了五大间舒适宽敞的新瓦房。儿子也高中毕业外出务工,给家里不时补贴。谈起袁科脱贫的事,帮扶干部付甜甜说:“这一家人很勤劳,不怕困难,不向命运低头。他也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典型榜样,我们给一些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就拿袁科的故事给他们讲……”
村里人不时向他请教养牛经验,袁科也耐心地和大家交流。“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帮我找到了致富路,我要和大伙一起养牛致富。”袁科说。
关键词:脱贫不掉队 养牛奔小康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