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看”清群众所需 扶贫扶到实处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安慧芳
“没想到,老了能享清福。”7月14日清晨,德江县玉水街道楠木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广场,搬迁贫困户杨再华沿着广场,边遛圈边哼山歌。“不但住上好房子,还圆了世代进城梦!”
年近耄耋之年的杨再华,原是德江县复兴镇南溪村人,一家7口居住在深山沟,居住地老木屋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所在地属地质灾害隐患地,常发生山体滑坡。
杨再华4个孙子孙女均在上学,生活来源靠儿子一人。对杨再华一家来说,靠儿子一人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尚难,改善破旧住房和搬离地质滑坡地,更不敢想。
铜仁市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三五”初期,全市10个区县均属贫困县、125个贫困乡镇、156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达58.32万人,且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居住在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深山区、石山区。
誓要拔穷根,摘穷帽。铜仁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坚持靶向施策,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和重中之重,历时4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9.33万人,其中,跨区县搬迁12.55万人。
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是万千家庭的共同心愿。为把深山区、石山区群众搬出大山,铜仁市开启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复兴镇帮扶干部谭文平来到杨再华家,采用“五看法”,分析他家重点在于住房居住条件差。2019年初,杨再华一家得以搬到县城楠木园安置点,分到120平方米住房,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群众生活好不好,既要看表面,更要看里子,里里外外都要看仔细。”谭文平说,“五个看”这个法宝,不仅是教材,更是方法。
谭文平所说的“五个看”,是铜仁市创新“76554”工作法的重要内容——第一个“5”:看群众家里摆的、看身上穿的、看锅里煮的、看柜里放的、看床上铺的。“五个看”是判断贫困群众是否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方法。
“老黄,你是吃蜂蜜了吗?天天这么乐呵。”铺沟村群众见到黄顺国一天比一天精神,打趣说。
“一家人团圆,能不乐吗?”黄顺国高兴地回答。
家住石阡县五德镇铺沟村的黄顺国老人,逢人便说是脱贫攻坚帮了他家大忙。
原来,同样地处深山的铺沟村,坡陡谷深,是远近闻名的出行难、吃水难、致富难“三难村”。2014年,黄顺国老人的儿媳,刚娶进门生了孩子,在家居住不到3个月,便独自一人外出务工,多年不回家。这让黄顺国老人很揪心,家里留不住年轻人。
近年来,铺沟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但对饮水、村居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还对村居环境进行整治,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黄顺国老人得到帮扶,房屋改造和院坝硬化。儿媳看见家乡变化如此大,便主动回家“团圆”。
在铜仁,得益于脱贫攻坚“五个看”,真扶贫、真脱贫,脱贫攻坚真正扶到群众心坎上,解难事、解实事,缺什么扶什么,了却了诸如黄顺国这样的贫困群众的烦心事儿,迎来一张张欢快笑脸。
关键词:“看”清群众所需 扶贫扶到实处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