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示范区产业扶贫妙方多
本报记者 袁 琳 通讯员 江丽海
脱贫攻坚必须紧紧依靠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全区各地立足优势特色产业的提升,咬定“精”字不放松,因地制宜制定攻坚方案,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多种带动模式,走出一条脱贫奔康的新路子。
引入龙头 主力攻坚火力强
农业龙头企业是产业扶贫的主力军。目前,54个贫困县的167个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共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691家,成立合作社4576家、家庭农场1194家。
龙州县北部湾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做到“引进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脱贫”。他们引进北部湾公司,由公司提供菌棒、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县政府利用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2050万元、扶贫资金865万元建设56座常温出菇大棚。对口帮扶的广东省鹤山市出资购买菌棒,贫困户则组建28个合作社进行种植管理。通过该模式,共整合涉农资金1500万元作为固定资产入股,每年按股金10%分红,示范区内150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同时,企业优先吸纳安排贫困户600人就业,包吃包住,人均月工资2400-3000元。该模式辐射带动600多农户种植食用菌,其中贫困户400多户,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
标准生产 有章可循品质高
我区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了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区各级示范区成为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区、引领区、试验区和先行区。
凌云县浪伏小镇白毫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一直按中国有机茶和国际欧盟有机产品标准生产,园艺作物标准园全面提升了有机茶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茶产业的规模和效益,辐射带动凌云县茶叶经济的发展。示范区入驻企业旗下7个生产基地覆盖凌云县5个乡镇、西林县古障镇及平果市四塘镇,直接惠及茶农1600多户,其中移民安置茶农600多户,带动了山区贫困农民的就业和脱贫致富。
科技服务 技术支撑提升快
近年来,各地人才引进计划相继落地,各示范区纷纷与农科院、热作所、南亚所、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合作,农耕机械、植保防护机械、冷链物流设备、节水灌溉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融入了示范区建设。
各示范区紧紧围绕“现代”做文章,累计引进新品种11465个,新技术8113项,新装备17518台套,基本覆盖全区所有特色扶贫产业。
陆川县绿丰橘红产业核心示范区成立了试验站,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中医基地制定育苗、种植、生产管理、产品加工的规范化标准制度。示范区为全区提供了纯正正毛橘红种苗,解决了种苗市场混乱问题,同时输出种植加工技术,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
培育品牌 绿色生态唱主角
我区持续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与认证,同时讲好品牌故事,打造了“广西好嘢”农业品牌总标识。目前,全区示范区共有名优品牌1141个,“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1544个,注册商标1542个。54个贫困县累计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807个,全区评审认定的4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17个属于贫困县,这些区域公用品牌均落户示范区。
河池市主打“绿色、生态、健康、长寿”品牌,建立产品质量标准、质量生物农药监测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三大”体系,致力打造有机绿色食品,该市示范区共注册名优品牌31个,已获“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30个,带动8万户贫困户增收。
产业融合 跨界发展渠道多
全区各地示范区创新思路,加大力度,跨界配置现代产业要素,促进农业与关联产业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形成多模式推进、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业态打造的格局。
恭城依托月柿产业,2017年打造了甜蜜柿业核心示范区,2019年提档升级为五星级核心示范区,同时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47万人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恭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15元,柿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45元。
入股分红 内生动力齐迸发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是我区近年摸索出来的创新性扶贫模式。入股分红模式有效推动了我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南丹县南国之丹花卉苗木产业核心示范区通过发展园艺旅游产业,让土地变股金、让农民变股东。一是以土地入股分红,整合土地连片开发、统一经营管理,农民既能获得土地入股收益,又能通过劳务、产品销售获得收益。二是以资金入股分红,由县政府将376万元扶贫小额政策性贷款入股示范区经营企业,每年固定给贫困户分红24万元,示范区带动的贫困户脱贫率高达95%以上。
培育能人 传授帮带接地气
乡村能人有“传帮带”的能力和实力。在脱贫攻坚战中,能否有效发挥每个贫困村、贫困小群体中能人的作用,很大程度决定着扶贫工作的质量。
上林县山水牛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积极引导创业致富能人,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山水牛产业实现脱贫增收。广西山水公司、在非洲淘金致富的上林人老板、在外创业成功的经济能人纷纷响应号召,出资成立84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山水牛产业。该示范区共带动393户贫困户养牛总产值达2350万元,盈利628万元,人均年增收3738元。
整合资金 聚沙成塔力量大
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以来,我区54个贫困县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23多亿元投入示范区建设,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了扶贫产业发展。
天等县建设金鸡产业核心示范区,由天等县农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整合县财政专项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和向银行贷款,做好了园区的基础设施、标准化鸡舍建设和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采购,并通过招商引进北京德青源公司租赁经营。通过示范区带动,2019年全县98个村民合作社获得固定分红收益262万元,真所谓“金鸡飞上枝头,村民笑逐颜开”。
土地流转 筑巢引凤有奔头
目前,我区示范区采取转包、出租、入股、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230多万亩,仅支付农户和村集体土地租金一项就达27亿元,其中54个贫困县获得土地流转租金11亿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既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南宁市邕宁区坛里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实施土地流转“筑巢引凤”。龙头企业投入资金改良土地,采用现代化种植方式发展沃柑产业,同时在果园开展套种和林下养殖。农户每年获得300-600元/亩的土地租金,年增收200-400元/亩。同时,企业提供果园工作岗位100多个,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用工,贫困户年均收入达3万元左右。
关键词:示范区产业扶贫妙方多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