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八年扶贫路 为民情怀深
八年扶贫路 为民情怀深——记临沂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调研员王贤圣
从担任第一书记,到两次担任第一书记大组长,又在本单位分管第一书记工作——8年来,王贤圣同志深耕6个县区、25个村庄,留下了一串串不间断的深深足迹和一个个不知疲惫的忙碌身影。其间,他的岗位虽有所变化,但对扶贫工作的执着始终没有变,对基层群众的关注和深情始终没有变。
一、 跋山涉水践初心
“守着水库吃不上水,出趟村子跑断腿。”说的是费县梁邱镇下河村, 18个自然村散落在山岭之间,东西长达七八公里,“水不通、路泥泞、上千村民守穷坑”。
2012年3月,王贤圣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看到这里的情况后一筹莫展。他一天到晚围着村子转悠,看到学生们带着干粮翻山越岭去上学,他就一路跟在后面思考:贫穷的根源在哪里,扶贫要从哪里着手?眼前的这群孩子,给了他答案。
连续奔波了十几个日夜,王贤圣协调市县教育部门,为村小学建设了食堂。每天中午,200多名小学生喝上了热水、吃上了热饭。第二年,他争取资金30万元,为下河村建设了一处幼儿园;又协调资金110万元,为村小学建设了一座能容纳6个班级、1200平方米的教学楼。
幼儿园、小学校里传来的欢笑声,让干部群众认可了王贤圣,也让王贤圣有了成就感。此时,他整山治水、脱贫致富的蓝图才刚刚揭开。
引水上山。带领村民上山施工,在五处山顶修建蓄水池6座,配套建设3个提灌站,铺设管道5.6公里,建成大小路涵38个,整理良田1000多亩,终于让许家崖水库的水从山顶流向层层梯田。
发展林果。组织村民种植优质苹果800亩,就此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措施。社员达到300余户,全村年人均增收300余元,集体年增收3万余元。
下河造地,沿水库河汊造地200余亩,租赁给农户种植黄烟,集体年增收十几万元;水土保持,争取省市水利部门立项,批复资金500万元用于水土保持;整修道路,协调资金50余万元,修筑生产路5公里,硬化路面3公里……
短短两年,协调各类项目资金1350万元,下河村发生了巨变。而王贤圣,不是在工地上与群众一起劳动,就是在跑项目跑资金的路上。脸变黑了,人变土了,心却越来越热。2014年4月,王贤圣离开时,群众自发地挽留他。
2013年11月,临沂市委组织部以他的事迹为原型,组织拍摄了全省第一部反映第一书记扶贫的电影《心碑》。后来,该部影片被中组部列入全国群众路线教育学习题库。
二、 勇挑重担促攻坚
“你们这批第一书记干到什么时候?”
“本来我们这一批已经到期,但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市里决定让我们延长到年底。”
“我们真希望你们再干三年。”
2020年3月20日,莒南县板泉镇于湖村村头,老党员王西珍与王贤圣在拉呱。
两年前,王贤圣担任市派莒南县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带领24名第一书记工作在12个村庄社区任职。他们全部来自市直机关,全部是第一次接触农村工作,有的甚至没有在农村生活过。
为此,王贤圣不满足于指挥调度,而是深入第一书记村,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保障,以至于这些村的党员及部分群众都认得了他。只要他出现在村里,就有人上前攀谈。
市委编办第一书记村——十字路镇官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真英说:“抓党建,他像一面旗帜;谋发展,他像个指挥员;提供保障,他又像个老大哥。”
第一书记的工作如何破题?
这是大家普遍犯难的事儿。王贤圣告诉大家,要先易后难,可以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入手。于是,12个村庄社区美化墙体、清理“五堆”,栽植各类绿化苗木。村庄整洁了,村民感到舒心,也就有了精气神。
第一书记的工作如何提升?
2014年4月到2016年6月,王贤圣前脚刚离开下河村,后脚就踏入郯城县,担任临沂市第二批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正是在那里,他抓住了提升工作的载体——建设农村党群服务中心。
如今,他把这一经验推广到了莒南。全县的第一书记村,都建设了上千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的理念,这里成为基层党建的阵地,组织生活、党员电教实现了规范化;这里是为民服务的平台,两委成员轮流带班在服务大厅为群众办理医疗、养老等业务,同时电子阅览室、“四点半学校”、妇女之家、老年之家、文化广场又让群众有了学习、娱乐的场所;这里是集体增收的载体,服务中心把一楼闲置的房屋租给超市、农商行、乡镇医院,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第一书记的工作如何落地?
招商引资,让群众致富。为此王贤圣带领第一书记们忙活了起来,为村庄社区找项目、找资金、找企业联姻。
十字路镇官庄社区有种植草莓的传统,第一书记就跑来资金70余万元,建设了6个高端大棚出租,每年为集体增收6万元。板泉镇西于湖村留守妇女比较多,第一书记就招商了一家工艺品公司,安置了四十多名留守妇女就业。筵宾镇金沟官庄引进“零排放无抗生态养殖技术”,从无抗生素饲料到粪便转化为有机肥,使每头猪增收1600元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第一书记的工作如何出彩?
莒南县号称“小延安”,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王贤圣巧妙地将第一书记工作与弘扬沂蒙精神结合起来,获知金沟官庄诞生了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后,他自费两次去北京和济南,向团中央和团省委汇报,终于在该村建起了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纪念馆。发现大店(山东省政府旧址)、厉家寨(1957年曾获毛泽东主席批示)、渊子崖(中华抗日第一村)等红色景点没有餐饮和住宿项目时,他协调各方力量在马棚官庄村(抗战时期省政府文化宣传中心)建设田园综合体,为红色景点配套餐饮和住宿项目。
三、 我将无我,不负使命
在担任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期间,王贤圣还在单位内分管第一书记工作。该单位的第一书记村,是临沭县店头镇大垛庄村。长期以来,该村的工作一直难以推动。2018年8月,一个炎热的星期天,王贤圣来到这里,沿着沟沟坎坎、街街巷巷走遍了全村,掌握了该村的全部情况及问题所在。
汗水湿透衣背,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召开了村支两委会议。会上,有的干部回避问题打哈哈。这时,王贤圣和盘托出自己的认识,哪块地没交承包费、哪个干部受打压,说得一清二楚。大家吃惊之余,对他的工作安排心服口服。很快,该村调整了村支两委班子,随后复垦土地106亩,村集体收入增幅列全市第一书记村首位。
历时8年,历经25个村,王贤圣一直保持着这种脚踏实地、无私无畏的作风。在费县下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时,父亲查出了癌症晚期,恰逢母亲又遭遇严重车祸,他稍作安顿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在郯城担任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时,父亲不幸去世,他只请了三天假,便匆匆返回了工作岗位。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他的眼睛里总是充满泪花,沉默良久,情不自襟:“”这些年愧对家人,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老父亲!如果当时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他,也许他还能多活几个月!”
今年54岁的王贤圣,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他说,农村工作不容得我按时作息。由于长年奔波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今年春节,他病情加重,躺在床上只有双手才能动弹。刚刚好转,又赶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他又冲向一线,督导第一书记村的防疫工作。
他对24个第一书记提要求时,除了常说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严求大家要有爱心与良心。因为没有爱心,就不会把群众当亲人,没有良心,就不会把工作当自己的事。每到一处,他都要走遍村里的特困家庭,包括孤寡老人、孤贫儿童及残疾人。每到过年过节,他都自掏腰包献上爱心,还利用各种扶贫政策,对他们进行帮扶。仅在莒南县,他就结对了5个特困户,使他们逐步摆脱贫困。
在他的带领与感召下,第一书记们纷纷成了拼命三郞,市供销社派驻金沟官庄第一书记徐思涛,从部队副团职转业到地方不到2年,妻子陪女儿在宁夏读高中,他把不满3岁的儿子交给在农村老家的老母亲,把团聚的时间用在了抗旱上,带领村民打了19眼灌溉井。西于湖村第一书记邵中杰、张华,连续5天5夜组织车辆拉石子,硬化了全村的道路,实现了柏油路户户通、自来水户户通、燃气户户通。
两年来,莒南县12个第一书记村,实现了王贤圣提出的目标:“班子强、村庄美、集体富、百姓乐”。其中,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同时,每个村协调各类项目资金都在1500万元以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往返于第一书记村的路上,这是王贤圣最喜欢引用的诗句,也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如今,他的“第一书记扶贫之路”,已经踏入第9个年头,恰逢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王贤圣立志把满腔的爱书写在沂蒙大地上。
来源:新华看点融媒
关键词:八年扶贫路 为民情怀深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