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绿色小康:陕南秦巴山区脱贫答卷
新华社西安8月25日电(记者陈晨、李浩、徐希才)秦巴山脉绵延千里,横亘在我国版图中部。这里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陕西56个贫困县中有29个地处这片山区。
美丽乡村星罗棋布,生态产业方兴未艾。往事越千年,山乡沧桑巨变。面对“留还是走”的选择题、“护绿兴业”的思考题、“如何发展”的问答题,陕南秦巴山区蹚出了一条守望绿色家园的小康之路。
搬离穷窝 做好去留选择题
趁着周末,汪敏早早起床为绿植浇水。窗外青山,烟雨朦胧。
自从9年前嫁到平利县老县镇东河村,汪敏就想逃离大山。屋后几亩玉米地,逢场暴雨便颗粒无收。路难行,老乡出趟门,背篓里尽是给邻居捎带的物件。吃水最愁,一条扁担、两个木桶,她要颤巍巍压在肩头,往返1小时山路去井里挑。雪天路滑,水桶还曾滚下山崖。
山硬石头趴、种啥不长啥。搬迁来到老县镇锦屏社区两年后,汪敏还会想起老家的这句话。山还在那里,但看山的心情迥异。住进三室一厅新居,因为用水方便,她还养上了绿植。社区工厂招人,她二话不说报了名,每天送完孩子去上班,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
曾几何时,走还是留,是山里人心头之惑。挪出穷窝,秦巴山区如此抉择。截至目前,平利县所在的安康市累计易地搬迁群众94.1万人,1364个安置点拔地而起。
在有1346户搬迁群众的锦屏社区,放眼望去,20多栋居民楼鳞次栉比,学校、社区工厂一应俱全。几年前,这里还是荒滩一片。
挪出穷窝难,斩断穷根更难。
“成为新市民,先要有事干。”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说,当地提出建好居委会、社区工厂、农业园区三大载体,一揽子解决就业生活难题。
紫云南郡社区1公里外,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里绿意盎然。“合作社统一管理、销售,上一季卖了9000多块!”搬迁户陈兴松忙着打理圣女果,“社区工厂也能打工,但农民还是爱这土地!”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在紫云南郡,3家社区工厂安置320人就业,流转来的1000亩土地建起农业园区,200多座大棚划归到户。
夜幕降临,热闹的广场舞在社区里跳起。陈兴松动作略显笨拙,但扭得格外酣畅。
护绿兴业 作答发展思考题
干了20年矿工的陈庆海,从没想过自己会回来。
挎着竹篮,他摘起木耳,动作麻利。身后50多座拱棚延展开去,与白云青山相映成趣。深沟中的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从未如此美丽。
金米村,一个有着美好名字的村落,寄托着农家种出金米的心愿。但山大沟深,事与愿违。“初中毕业我就下矿了,年轻人能走的都走了。”陈庆海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村里决定发展木耳产业。接到包扶干部电话,他忍不住反问:“木耳过去就种过,富了没?”
小岭镇党委书记安怡深知缘由。“柞水柞树丛生,适宜木耳生长。但过去种木耳要大量砍树,生态被破坏,一年还只能采摘一次。加上没市场,群众哪有积极性?”
要想土里长金米,先得护好满山绿。金米村引进龙头企业建起年产2000万袋的菌包厂,以陕北苹果树的废弃树枝为菌包原料。发展温室大棚,引入大数据,使木耳生产智能化、可视化。
从传统的椴木木耳到菌袋木耳、吊栽木耳,不砍树了、生态好了,纯天然的木耳被推到网上销售,大受欢迎。
听说邻居家得了实惠,陈庆海也回村种起木耳,头一年就挣了3.5万元。曾经灰头土脸的他,现在皮鞋锃亮。
“借袋还耳”、园区就业、集体分红……柞水将全县6944户产业扶持户镶嵌在产业链中,户均增收5000余元,小木耳终成大产业。
路子找对了,沉睡的青山就能变成金山。
从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盘山而上,绕过30多道弯,眼前豁然开朗。茄子、黄瓜、西红柿种在平缓的山坡上。监控蔬菜生长的摄像头架于一旁,消费者打开手机,即使远在天边,也能通过公众号将这云端农场的景致尽收眼前。
荒坡变农场,美景云上观。双杨云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韩义过去在北京做厨师,如今回乡创业。“以往大家朝山外走,现在贫困户回来搞种植,在网上打销路。给县里供应都不够,还得上规模!”
高山蔬菜、精品茶园、富硒粮油……平利每年投入3000万元支持绿色优势产业,确保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家家有增收产业、人人有技术指导。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5年来平利累计减贫5.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双杨村的一面笑脸墙,定格了群众脱贫的喜悦。
美丽经济 回复“因山而富”问答题
靠山吃山,汉江支流乾佑河畔的柞水县朱家湾人最明白。但谈何容易?石里刨食,要先砍一片树林,放火一烧才能起肥。太陡的耕地上不去,刨个坑才有落脚处。
村民刘启文的媳妇王贤凤看不到头。打结婚起,夫妻俩就出门打工,但2001年的一场事故让丈夫瘫痪在床。最困难时她去工地搬砖,工头见女人太苦,常常多支个一二十元。可每次一领工资,她就得先给亲戚还债。
在王贤凤离家的日子里,朱家湾悄然发生改变。退耕还林启动后,郁郁葱葱重现,溪水从碗口粗渐成盆口粗。靠山吃山换了“吃法”:村里请来专业团队整体规划,县里投资400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
靠着政府担保的5万元贷款,王贤凤回村了。从6张餐桌起步,她的“奉贤农家”声名渐起。“一到旺季就忙不过来,去年挣了4万多块!”说话间一批游客到店,她抄起炒瓢,顺手扔进几颗火红的辣椒。
山重水复的朱家湾,现有农家乐、高端民宿200余家,600多位村民吃上“旅游饭”。漫步村中,绿水环绕、炊烟袅袅,民居外墙上挂着的玉米串,透出一份富足安康。
白云深处有乡愁。曾走过伐木经济、挖矿经济弯路的陕南,用美丽经济作答“因山而富”考题。
山水掩映中,位于石泉县中坝作坊小镇的一家家“创客店”前,写生的大学生沙沙走笔,将小桥流水绘入画中。
这座有72户搬迁群众的社区是当地打造的“72行作坊”,木工、陶艺、藤编等传统手艺被搬入风格统一的民居。搬迁户重拾老物件,操起普通话,化身“守艺人”。每到假期,游客纷至沓来。
有矿不挖矿、发展全域旅游、布局蚕桑产业……安康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说,山清水秀是最大卖点。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石泉去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汉阴,不吝把最金贵的川道留给绿色产业。养在深闺的富硒魔芋、富硒茶经过专家指导渐成品牌。2019年,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544.3亿元,居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首。
青山为证。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到乐享山水安居兴业。绿水青山终成金山银山,一幅幅小康的大美画卷,正在秦巴深处徐徐铺开……
关键词:陕南秦巴山区脱贫答卷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