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林占熺:闽宁协作的“菌草课堂”
父子兵 传承路
8月23日,石嘴山市惠农区,雨淅淅沥沥下着,气温骤降。
“教授,咱刚到,等雨停了再去现场吧。”一路舟车劳顿,担心77岁的林占熺身体吃不消,作为女儿和助手的林冬梅试探性问道。
“雨不大,打伞去地里吧。多留些时间给试种的朋友提问。”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林占熺说。
于是,车辆直接开进惠农区的一处盐碱地。
“这块地是这边盐碱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块?土壤沙化也厉害。”下车后,林占熺在雨中询问同行的试种者。
“应该有180亩。”试种者王军答道,整个石嘴山市约有需菌草治理的盐碱地20万亩。
荒滩戈壁,尽染新绿,菌草迎风,翻滚波浪。据试种者介绍,地里的“绿洲一号”菌草7月8日播种,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长到了一米左右。
同行者小心翼翼挖开沙土,将一株“绿洲一号”拎到空中,林占熺上前刨开植株根系上的土块,仔细端详起来。
“从今天现场看到情况可以做出两个判断,一是‘绿洲一号’在这边可以正常生长,二是现在种植的方法还需要改进。”林占熺一边细数植株根尖上的生长点,一边强调种植要领,“现在的试种关键点,就看能不能顺利越冬了。很有希望,你们有信心,我们有办法。”
聆听着林占熺教授的话,让簇拥在他身边的试种者心里有了底,一个个喜上眉梢。而教授蹲在地上查看时,林冬梅举着伞一步不离地跟着:“整个8月我都陪父亲在外面跑。从甘肃定西、庆阳、张掖等地跑了一圈后,我们又去了内蒙古磴口、阿拉善盟等地。这次离开宁夏后,又要去甘肃,然后再回宁夏。”
2003年,在新加坡学习工作11年之久的林冬梅,放弃了新加坡的高薪工作和永久居住权,成为父亲团队的一员,早已习惯随父亲穿行田间地头。现在,45岁的她是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副主任,主持中心工作,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让菌草技术在宁夏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菌草科学的发展,推动了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发源于福建的菌草技术在宁夏推广时,品种与生产模式都需要进行本土化,由此提出了新的草种选育的标准,筛选出适合当地的品种。”林占熺表示,在探索如何把西北地区的生态治理和菌草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基础上,他的团队继续探索青藏高原菌草生态治理技术,在雅鲁藏布江沿岸流动沙地种植菌草治理获得成功,此后陆续攻克了流动沙丘治理、盐碱地治理、洪积扇治理、砒砂岩治理等多项技术难题,并在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等沿黄9省,以及新疆的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建立了16个菌草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为黄河流域菌草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经验。
寸草心 报国情
一生醉心于菌草技术,林占熺研发和推广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上世纪80年代初,林占熺在福建农学院工作,一次参加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赴闽西革命老区长汀、上杭等县考察后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帮助老乡脱贫。
栽培食用菌是一条出路。“但传统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栽培需用木材为原料,而长汀水土流失严重,决不能走砍树栽菇的路子。”林占熺说。为探索一条不用木材栽培食用菌的新路,1983年起,他就开始利用闽西野生资源十分丰富的芒萁、五节芒等野生草本植物“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研究,终于在1986年获得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为解决菌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菌林矛盾”紧迫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1997年4月,在银川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将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时任福建省菌草研究所所长的林占熺和工作队员一起跋涉千里,带着6箱菌草草种,来到了固原市彭阳县。
彭阳冬天寒冷,无霜期不足6个月,而且昼夜温差大,林占熺和队员尝试建设半地下室菇棚和利用废弃的窑洞来栽培食用菌。半年后,第一批用作物秸秆栽培香菇、平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取得成功。27个示范户平均收入超过2000元,其中小岔沟村一示范户50平方米菇房栽培平菇的收入超过他种植27亩小麦的收入,参加食用菌生产的示范农户当年的收入翻了一番多。
生态脆弱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在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同时,林占熺开始在干旱荒漠地上试种菌草。
1998年10月,福建农业大学向省政府提交《关于赴宁夏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建议发挥学校科技优势,利用包括菌草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在宁夏实施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菌草技术扶贫项目在宁夏落地生根,从试验示范到建示范基地再到8个贫困县大面积推广。
至今林占熺还珍藏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1999年10月2日我们在闽宁镇成功种植了菌草以后进行测产——亩产鲜草10吨以上,是当地玉米产量的二到三倍。有位当地的老人高兴得不得了,当即编了流传至今的顺口溜:‘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
到2007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创产值近亿元,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业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重要产业。
“如今,菌草技术已传播到106个国家,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卢旺达等13个国家建立示范基地,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林占熺说,“在对外扶贫上,我们就把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当作一节课来讲。斐济农业部的一位司长听完课以后,非常羡慕我们能有这样的协作政策,也让他们有了把这项技术推广下去的决心。”
2019年12月1日,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在首都班吉举行的61周年国庆庆典上,为6名中国援中非菌草技术专家颁授国家感谢勋章,表彰他们为中非农业发展所作贡献。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获指挥官勋章,林冬梅和另一名专家获军官勋章,3名专家获骑士勋章。
关键词:闽宁协作的“菌草课堂”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