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人物对话 人物对话
20多年就干一件事!余永宜和他的158本扶贫笔记
从1999年至今,他一直没有离开过扶贫岗位,并把乡村的点滴变化记录在158本扶贫笔记上。在扶贫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农村局扶贫干部余永宜做到了。
这些笔记本摞起来,1.5米高;称一称,23.5公斤重。一摞摞沾满“泥土味”的扶贫笔记,体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温度,也记录着他为困难群众做实事的朴素情怀。20年间,衢江摘掉了全省欠发达县的“帽子”,2019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达11667元。
从寒门学子到扶贫干部,他誓拔“穷根”
一场秋雨一场寒,树叶打着转从空中落下,山路上行人稀少。57岁的余永宜准备下乡。他身材瘦小,戴着一顶遮阳帽,斜背着一个挎包,里面装着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这是他每次进山访贫的“标配”。
“感同身受说起来很简单,只有不忘扶贫的初心,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诉求。”余永宜常常这样说。
他与乡村和村民的感情,深藏在童年的记忆中。出身农家的余永宜,小时候一件破棉袄穿了10年,直到上中学再也穿不上;家里4个兄弟姐妹经常吃不饱,青黄不接的年月,他还扯着父亲的衣襟东家西家跑去借粮。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地处浙西山区的衢江区一度是贫困多发区。衢江区乌溪江库区包括湖南、举村、岭洋、黄坛口4个乡镇,2003年末人口2.9万,当时看天吃饭的库区人,人均年收入仅2100元,且深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困扰。
让余永宜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位村支书的妻子夜晚突发疾病,登船送医的水路上心跳终止;村民天不亮去乡政府所在地理发、采购物资,傍晚时分才能回到家。做好库区群众脱贫工作,是余永宜最牵挂的事。
2004年春节,余永宜回老家龙游陪父母过年。刚到家,区农办领导电话“追”来了:“下午回单位商量乌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规划。”余永宜匆匆扒了几口午饭便赶回单位,窝进办公室,撰写搬迁方案,“这是大事、喜事,也是难事!”
这次春节,“孝子”余永宜第一次没有陪父母过年。正月初八,他赶出了详尽的乌溪江库区异地脱贫规划。
当年,浙江省提出实施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的决策,拉开了全面推进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序幕。调研库区群众搬迁意愿、搬迁小区规划选址……在余永宜的扶贫笔记中,和库区搬迁相关的内容有数百页。
异地搬迁选址从云溪乡到工业较发达的廿里镇,从农户自建联建房到统一建设公寓房,余永宜参与调研、选址、项目建设方案制定,开展安置农户选房抽签等工作,不停奔波。2004年以来,衢江累计异地安置1万多名库区农民。
把公家事当自己事,他是扶贫“活字典”
在同事眼中,余永宜总把公家的事当自家的事,是衢江扶贫领域的“活字典”,对各乡镇的扶贫工作如数家珍,也是一位好说话、热心肠的老师:政策吃得透、农户情况熟,有啥难事找他,准能迎刃而解。
与余永宜在一个办公室共事8年的吴雨土说,只要不开会,老余就喜欢往村里跑,平均每个星期有一半时间在村里。
“下山搬迁后,到了一个陌生地方,要让村民们稳得住,还有很多事要解决。”余永宜一有空,就要去安置小区走走看看。
产业扶贫是推动低收入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长久之策。一部分库区群众下山脱贫,一部分仍在库区发展产业脱贫。余永宜不停奔走,推进库区乡镇经济发展。“要把下山脱贫这件好事办好,让老百姓富得起是关键。”
云溪乡希望新村的村民搬迁后,拓宽增收渠道是个难题。余永宜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议,多方协调沟通,帮村里找了块合适的土地,建起了来料加工厂房,引进来料加工经纪人,争取以奖代补的政策扶持。
在余永宜的精打细算下,来料加工、光伏发电等一个个适合异地安置村集体经济消薄和村民增收的项目纷纷落地。云溪乡希望新村党支部书记吴小刚算了笔账:“现在村里从事来料加工约150人,2019年村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5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1.48万元,总资产600多万元……”
写笔记反思:如何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好
善于反思,是余永宜扶贫工作的又一特点。调研结束,他常常回办公室,翻开笔记本,记录下当天发现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建议。办公室里的一个旧取暖器见证了他多年加班记日记、撰写调研方案的经历,这个取暖器2007年使用至今,陪伴他度过一个又一个冬日加班的夜晚。
心怀群众的余永宜,反思出的创新对策也总能让群众受益。2017年1月,“最多跑一次”改革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同年3月,在浙江全省健康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余永宜讲了“一个在工厂打工的农妇,专门向厂里请假,报送雨露计划有关申报材料”的故事。
他设身处地地想,请假扣工资,坐车花车费,贫困农户享受扶贫政策的成本可不低啊!
余永宜提出新思路,与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合作时,要推行免申请、免填单、免资料、免临柜、免调查的“五免理赔”,实现低收入农户“一次不跑、一个不漏”“零成本”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后来该项经验在浙江全省推广。
为让“雨露计划”实现应享尽享,余永宜创新办法,要求村干部通过告知农村孩子家长,让孩子打电话来找,从中筛选符合政策的学生。
“一方面是低收入农户自己不清楚孩子的学校信息,一方面是补助的钱躺在银行里睡觉。”余永宜解释说,只有与孩子联系,才能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享受政策,在补助到账后,由工作人员电话告知农户,能让扶贫资金及时得到利用。
“不断总结反思、找准短板,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在余永宜看来,扶贫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摸索、提升的过程。多年来,“我反思一下”成了他的口头禅。
自2019年1月退居二线后,余永宜不仅没有“闲下来”,而且比原来更忙了——他继续担任了衢江区湖南镇破石村驻村生态指导员,在村民们致富奔小康、建设美丽乡村道路上发光发热。(记者王俊禄、许舜达)
关键词:余永宜和他的158本扶贫笔记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