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脱贫者说 脱贫者说
巧娘草编:巧手编出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穆骋
金秋时节,位于秦岭北麓的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道路两旁、房前屋后,金灿灿的玉米棒处处成堆。“玉米丰收了,我们需要的原材料也就有了。”10月19日,巧娘草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苗一边给玉米皮着色,一边开心地说。
今年52岁的陈春苗是桥南镇堦子村人,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渭草编”项目传承人。在她的草编成品展厅里,摆放着婴儿摇篮、花瓶、手提包、隔热垫等各类草编工艺品。“这些工艺品的原料都是农民不要的野草、麦秸秆和玉米皮,我们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所有原料都是纯天然的,包括上色用的都是植物染料,绝对无污染。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陈春苗介绍说。
桥南镇地处渭南南塬,沟谷纵横,交通不便,群众生活贫苦。这里的人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农闲时用草编制一些防雨、防晒、盛放物品的生活用品,后来开始编制各类工艺品,拿到市场上销售以补贴家用。尽管当地的草编技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但从未形成过规模。
陈春苗从小就对草编感兴趣。在一次村里举办的手工艺大赛上,她编制的麦秆灯笼惊艳全场,这给了她发展草编事业的信心。此后,陈春苗到村上一家一家劝说,鼓励留守妇女加入草编队伍。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陈春苗成立了渭南市临渭区巧娘草编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留守妇女、贫困人口、残疾人等群体参与草编,还注册了“天留山”商标。
“自从一心扑到草编合作社上,我整天想的都是怎么编出更好的产品。”陈春苗说,为了支持她,丈夫陈有强也放弃打工,专心为草编产品联系销路。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之下,合作社慢慢有了起色。
与此同时,为了带领更多乡亲靠草编摆脱贫穷,合作社对周边留守妇女长期进行订单式扶贫技能培训,使更多人掌握草编技术。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开展培训120多期,参训人员60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留守妇女500多户,其中贫困户300多户2000余人。
“我们为无原料和无资金的贫困群众免费提供原料,产品订单也向贫困群众倾斜。贫困群众编好的产品,合作社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并与他们签订长期收购合同。此外,针对有技术缺资金的贫困群众,合作社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让贫困群众享受分红,增加收益;对于无编织能力的群众,合作社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他们收集的玉米皮、麦秆等草编原料。”陈春苗说,合作社现有职工25人、社员86户,带动周边群众足不出户实现就业增收,推动当地逐步形成“村村有工厂,户户是车间,家家有巧娘”的喜人局面。
临渭区崇凝镇五星村村民康会娃就是受益者之一。身患残疾的她,行动不便,只能勉强在附近工厂做些手工活。2018年3月,听说草编专业合作社能免费为她这样的残疾人教授草编技艺,康会娃主动联系了陈春苗。在陈春苗家刻苦学习了一周后,康会娃就初步掌握了编制方法。经过不断摸索学习,如今她的草编技艺越来越精湛,成为合作社的骨干成员之一,每月固定收入1500元左右,加上产品的收入,每年可挣三四万元。“是草编技艺让我家过上了好日子!”康会娃感慨地说。
2019年,为更好拓宽草编产品销路,陈春苗又成立了陕西“航韵情”工艺品商贸有限公司,并注册“巧娘草编”域名品牌,入驻电商平台,带领更多普通农村妇女,用巧手不断编织着美好生活。
关键词:巧手编出美好生活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