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观察 精准观察
从深度贫困县到旅游示范县——广西巴马文旅扶贫的启示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被誉为“上天遗落人间的一片净土”。行走巴马,入目所及皆是奇山秀水,随处可见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巴马坚持将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同步规划、一体推进,把“旅游+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将生态优势与精准扶贫巧妙结合,让贫困户收获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昔日深度贫困县如今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一幅文旅富民的壮美画卷正在展开。
“无形信用”成“有形资本”
环境清幽,淳朴自然,位于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的仁寿乡舍乡村旅游区俨然一处世外桃源。旅游区以“仁寿”为主题打造了集饮食、民俗、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每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以上。
事实上,几年前的平林村还是一个贫困村,2015年贫困发生率达21.21%,人均耕地面积仅0.61亩,村民收入普遍不高。
转机发生在2017年,平林村被选为巴马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点。通过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以经济指标为主,充分考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指标,将农户信用分为B级和1A~5A级共6个等级。
“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当上老板。”几年前,信用等级为5A级的村民邓红云结束了10多年在外务工的生活,回到家乡发展。在农村信用体系支持下,依托巴马仁寿乡舍乡村旅游区建设,向银行申请了信用贷款,把家里的房子改造成农家旅舍。
农村信用体系评级采取赋分制,信用分值越高,获得的支持就越多。引导农户摒弃“等靠要”思想,破除“干部干,群众看”“越扶越懒”等贫困治理困境。
在邓红云经营的小卖部,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选购,他告诉记者:“家里拿出7间房做民宿,剩下3间自己住,楼下再经营一间小卖部,一个月六七千元收入不成问题,贷款很快就还清了。”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优化了平林村的信用环境,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几十户农户开设了农家民宿,并引进企业对民宿日常运营进行专业化管理,农户通过经营农家旅舍每年增收近3万元。由此,平林村成为巴马旅游扶贫明星村。
“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铺开以来,我们组织了全县干部职工下到各个村屯采集农户信用信息。”巴马县财政局副局长邹国政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已完成5.8万户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电子化管理和信用等级评级工作,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8万户次24亿多元。
党建引领彰显“文旅力量”
“要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必须要推倒旧房,建农家旅舍,发展乡村旅游。”巴马县甲篆镇百马村坡纳屯党支部书记黄大善回忆起几年前自己的“豪言”。
“刚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政府有资金补贴建旅舍,但全屯也只有27户愿意参与进来。”黄大善坦言,当时自己也害怕投资风险太大,“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正是有了黄大善的示范,坡纳屯才迎来华丽蝶变。如今,全域旅游方兴未艾,每天前来养生度假的游客源源不断。
“拥有今天这个成绩,离不开村里几名老党员苦口婆心的动员工作。当时我们一致认为,盘阳河一带风光旖旎,发展旅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黄大善说,面对群众的质疑,村里成立党员小组,顶住重重压力,终于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
随着坡纳屯的乡村旅游逐渐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其中。现全屯70户村民都在家门口建起农家旅舍,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告别当年的“穷窝窝”,吃上旅游“香馍馍”。
为了让村民都能接待游客,村理事会监督村务管理,推行群众自治。理事会、协会负责协调产业发展、引导行业自律,逐步形成了“党支部谋事、理事会议事、群众大会定事、党员带头干事”的良好格局。
如今的坡纳,已成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成功创建党建促旅游脱贫的“坡纳模式”,并在巴马县28个村屯推广,辐射带动57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通过文旅扶贫把巴马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一直是我们秉持的理念。”文化和旅游部挂职巴马县委常委、副县长的蔡山帝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巴马旅游业发展,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志智双扶,不断探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文旅力量”。
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向巴马选派3名优秀干部担任巴马县委常委、副县长和驻村第一书记;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向巴马派出6名扶贫工作队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名又一名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扶贫一线,为巴马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旅扶贫工作奔忙,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一个景区带动一个村
山清水秀、洞奇物美的巴马风景独好。但如何让好风景变成“钱景”,让“开门见景”的群众拥有一条特色旅游脱贫致富之路?
“我从景区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在这里上班,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75岁的甲篆镇仁乡村村民陈启明是洞天福地景区的一名清洁工,与他一起在此上班的还有儿媳妇韦美金。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养家的同时还方便照顾孩子。”韦美金告诉记者。如今,靠着勤劳的双手,韦美金一家建起新房、摘掉穷帽,日子越过越红火。
洞天福地景区是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总投资6.3亿元,项目全部完工后能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景区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落的经济发展。
“景区属于村里面的资源,村子以资源入股,每年能拿到6万元的资金分红。”广西文化和旅游厅派驻仁乡村驻村第一书记涂胜说,由旅游公司带动群众务工就业,效果十分明显。
仁乡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五彩田园建设项目,目前企业已和37户农户签订了协议,解决了28户贫困户45人的就业问题。
巴马县坚持“一个景区带动一个村发展”,百魔洞景区所在的坡月村,百鸟岩景区所在的甲篆村,盘阳河漂流景区所在的甘水村等,通过村集体资金入股企业,企业每年给村集体分红120多万元,村民每年都能从企业分红的利润中受益。
“正常情况下,一个月能有1万元以上的纯收入。”自2016年开始,家住那社乡大洛村的王宗笔到水晶宫景区停车场售卖土特产品,仅一年时间就脱了贫。
巴马县的部分景区通过统一标准规划建设了一批商铺,累计带动3.68万村民实现就业和创收。
凭借多年的探索,巴马给出了旅游脱贫致富的答案——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乡村旅游+企业+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多点发力,康养旅游助力脱贫发展格局日益显现。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白金发 凌吉荣)
关键词:从深度贫困县到旅游示范县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