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我经历的三孩年代

2021年11月03日 10:45  |  作者:米丽宏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个家庭,多个孩子可不只是多双筷子那么简单。孩子的性格、家里的资源、矛盾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调整;相应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必然面临着一次革新。

我想起了我所经历的“多孩儿”年代。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家里有个三孩平平常常。孩子多了,便不那么金贵。大人下田或做家务,为了安全省事,就用一根绳子拴住孩子的小腰,将其绑在桌子腿儿上,在大人的忙碌间,孩儿在这方天地里仿佛爬着爬着就会站了,站着站着就会走了。对于这个巨大的转变的过程,大人仿佛也不咋惊喜,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嘛。

多孩儿家庭的气氛,永远是热火朝天的。吵吵闹闹、哭哭笑笑,一日不知要上演多少跌宕起伏的悲喜剧。懂事儿的,大带小;不懂事儿的,大欺小。拖拖拽拽,滚滚爬爬,忽然间孩子们就像小狗儿小猪儿一样地长大了。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母所生的孩儿也各有个性。有个顺口溜说:老大傻,老二尖,调皮捣蛋数老三。其实也不尽然。我们姊妹中,小我两岁的妹妹,比我能干,也比我乖巧;小我七岁的弟弟,说话缓缓的,做事稳稳的,皮实蔫巴。

夏天,娘带我和妹妹去玉米地里拔草。她吩咐我们在树荫下歇凉玩耍,我俩却非要跟着钻玉米地。于是,娘在田垄里匍匐着拔草,我们在娘身后捉虫儿掐花儿。闷热的玉米丛林中,我们汗流浃背,小脸被汗水涂抹得像只猫,我受不住热,商量着带妹妹去地头阴凉处。妹妹却说:我不我不!我要给娘扇风儿呢。她呼扇着一把破葵扇执著地跟在娘身后。娘夸说,姐也乖,妹也乖。妹妹认真地说:娘,你再生5个乖小妮儿吧。我们围着你,给你擦汗、打扇、挠痒痒……

不久弟弟降生,我和妹妹忽然间长大起来。7岁的我,便担起了为弟弟洗尿布的任务。记得那会正值冬天,我将弟弟的尿布拾掇到小荆篓里,拎一根棒槌,背上篓子就跑到小溪边了。到了溪边,我先用棒槌捅碎河冰,再蹲下来刷洗尿布。洗完,再“邦邦邦”地一通捶打。

婶婶大娘夸赞说:“呵,大丫能给弟弟洗尿布了!”我脸一扬:“能!我还会做疙瘩汤呢!”她们就都笑了。

弟弟渐渐大起来,娘做活儿时,就用她的围裙将弟弟固定在我背上。带子五花大绑绕过我胸前,穿过腋下,系于弟弟小屁股下,一个牢靠而结实的襁褓就做成了!我背着弟弟领着妹妹,竟也能轻松做游戏、过家家。有时,弟弟忽然兴起,鲤鱼打挺似的在我背上蹿跳几下,咯咯地笑,或哇哇地哭,或咿咿呀呀地说他的“婴语”。他还将小脸趴伏在我肩膀头儿上,没牙的小嘴儿啃啊啃,口水一绺绺儿,濡湿了我的衣服……

那时,每个家庭里的老大,都要看老二、带老三,甚至肩负抚养更多弟妹的任务。长姐赛娘,老嫂比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那年秋,爹娘忙着赶活儿,一直到月上中天了,还不见回转。刚学会走路的弟弟,已睡熟在我臂弯里,妹妹则依偎在我旁边,一个劲儿地问:姐,娘咋还不回?我饿了,我瞌睡,我怕黑。

唉,谁说不是呢。所以我才带他俩在月亮下等。家里黑洞洞的,谁知有没有藏着妖怪呢。我支棱着耳朵留意着远处的动静,每当下田归来的人从门前经过,我都会问:你们见我娘往回走了吗?

那晚,爹娘回来时,妹妹也偎着我睡着了。等弟弟能满地跑时,我和妹妹已能做更多的活儿了。我们去打猪草、拾柴、去离家不远的大井上抬水。弯弯曲曲的坊间小道上,经常歪歪斜斜移动着我们抬水的身影。我们共同抬着一桶水,水不时往外泼溅一些。慢慢走,一路歇两歇,换次肩,就到了家。有次,半途上妹妹毫无征兆地将扁担滑脱了,一桶水“咣”地一下,倾倒殆尽。我又气又急,上去就是一巴掌。妹妹嗷地一声,哭叫着跑走了。我收拾起水桶扁担,也蔫蔫地回家。进门后,娘正在安慰妹妹,妹妹指着我说:“姐姐打我——”娘说:“你打妹妹哪儿了?”我惶然,一急之下竟不知打了哪儿。妹妹指着左脸蛋说:“她打我脸!”娘说:“妹妹不听话,你可以打她;但是记住,不能打脸、打头……”

长姐长兄,在家里被赋予了半个家长的特权,甚至有惩戒的权利;但另一方面,我们似乎天性里就有谦让、包容、承担的因子。上山摘枣儿,最甜的,肯定是留给弟弟妹妹的;口袋里有一毛零花钱,想的是给弟弟妹妹买点啥。那年,学校搞勤工俭学——拾麦穗,拾够5斤以上,奖励一根冰糕。

我平生第一次将一根凉冰冰、甜丝丝的冰糕拿在手里,却舍不得舔一下。一出校门,就开始飞奔。穿大街,过小巷,气喘吁吁跑回家。一进大门,口里一连声儿喊的是弟弟、妹妹……三人坐在梨树荫下,你一口,我一口,将一根快化完的冰糕吃成了一顿盛宴。

小我7岁的弟弟,几乎被我当孩子一样惦记。那年我考到县城初中,弟弟不到5岁。每逢我离家,他都会被娘哄到一边,否则他攥紧我的手,大喊大叫不让上车。有次我周末回家,下车便看到穿黑粗布棉裤的弟弟,跟几个小孩儿正玩打仗。心有灵犀似的,他忽然扭头,看到我,有点怔,最终确认是我,颠颠跑过来,拉住我手,仰脸羞怯地说:姐姐……那时我走在城街上,见城里小孩儿坐在竹制童车上被推着走,总是感慨:我弟弟连个童车都没有……

如今,三十几年过去,像我家那样的“三孩儿”家庭又将出现。这对孩子们来说,肯定不是坏事,比起独生子女来,他们会因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增添许多成长的乐趣,个性也会多些包容和忍耐。而做父母的,一定要调整好家庭教育理念,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们之间拥有手足情深,共享美好。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临城县第三中学副校长)


编辑:鲁雅静

关键词:妹妹 弟弟 经历 孩子 ,娘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