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以“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共创学前教育新未来
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很多人称为人工智能的元年。尽管绝大多数人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以更从容地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但事实不容置疑,今天,孩子们在出生时就遇到了一个几乎全能的知识巨人,而人工智能也将从根本上颠覆人类的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应为二十几年后走向职场、走向社会的孩子们做哪些准备?孩子们究竟该学习什么?这都是摆在我们眼前,亟须探索解决的新问题。
在笔者看来,我国的学前教育正面临着新情形、新挑战,这是我们在回答系列问题时首先要关注的时代背景。一是在拔尖创新人才正在被时代疾呼,学前教育也要思考如何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贡献力量,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幼儿园规模正在减少,幼儿教师的就业形势发生着变化;三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呼唤学前教育要积极实践创新,迎接时代挑战。
面对如上情形,需要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次探索解决方案,如宏观层面,以政策手段关注并回应幼儿教育规模、师幼比例及教师群体未来的变化;中观层面,基于时代变化,更新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及方法技术;微观层面,基于教师、幼儿个体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创新并理性运用人工智能,等等。
而对于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时代需求、紧跟时代步伐具体应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上。因此,我们呼吁要培养掌握“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双技能”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既要具备卓越的创新素养,又精通人工智能应用。因为,只有把孩子培养成未来能够使用并驾驭人工智能的创新型人才,让他们有能力去实践那些智能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他们才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当然,这也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我们必须先成为“双技能”型人才。
值得欣喜的是,即将在今年6月份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为回答学前教育的系列时代之问指明了方向。而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更要在一线实践中直面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要寻找并激发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与内心深处的热爱。做到这一点,需要教育者和人工智能的多重协作,教师首先要用真爱,找到孩子的最爱;同时教师还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儿童进行个性画像,探索发现孩子的天赋行为,以科学全面地发展儿童的优势潜能。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而未来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创造未来世界真正模样的是我们自己。新的一年,让我们共同携手,迎接时代新挑战,共创学前教育美好未来。
(作者系第十三届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会长)
编辑:位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