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央行将创设基础货币投放工具PSL 以利调控主动权

2014年06月18日 10:27 | 作者:徐以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构建利率框架筹谋利率市场化

  央行为什么不通过总体降低基准利率水平,来实现总体的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比如通过降低基准利率来实现。这可能体现出央行试图通过较高的总体利率水平,推动有关行业的去杠杆,体现出“压”;但在要“保”的基建、民生领域则直接定向降低其利率水平。通过维持利率的某种“双轨制”,试图约束市场价格资金往基建等领域配置,但这是否可以起到降低基建等领域对资金的“虹吸效应”,还有待检验。

  央行在短端构建弹性利率走廊机制,在中长端通过PSL构建中期政策利率,这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相关?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曾提到,利率市场化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实现,并提到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在短期内可能会上行。

  但是,企业是否存在财务软约束,包括银行自身是否存在软约束,市场主体对利率是否足够敏感,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快慢或成败。在这种背景下,央行认为,除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央行对市场利率的调控能力成为利率市场化成败的关键。

  而“弹性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就成为央行对市场利率调控能力的两大思路。未来央行对中期政策利率的引导,需要未来PSL工具规模上大幅提升。

  跟上世纪90年代一样,如果银行体系的资金大量来自于央行,存贷比可能将成为银行业信贷投放的主约束工具。目前在修订《商业银行法》之前,监管部门已经在通过调整分子、分母进行变通,真正最终解决存贷比问题有望在明年《商业银行法》修订之后。

 

编辑:罗韦

关键词:利率 央行 货币

更多

更多